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罗马》:黑暗与复杂世界里的真善美

(图片来自豆瓣电影)

文/杨赛亚

第9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终于落下帷幕。墨西哥电影《罗马》获得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两项重量级大奖。导演阿方索•卡隆凭借《罗马》获得最佳导演最高荣誉。可以说,《罗马》与《绿皮书》两部影片成了本届奥斯卡的最大赢家。

阿方索•卡隆是“墨西哥三杰”之一,他的代表作有《小公主》《你妈妈也一样》《哈利波特阿兹卡班的囚徒》《地心引力》等。他的作品细腻动人,能够将一个平淡无奇的题材拍得细致动人。

阿方索有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文人气质和知识分子的深度与敏锐。《罗马》就是导演内心那股乡愁的表达。

导演自小在一个叫做“罗马”的社区长大,影片取名《罗马》,很显然是他对小时候成长地方的回忆。那么,一个如此私人化的回忆式电影缘何能够得到大多观众的青睐呢?我想最核心的原因是,《罗马》虽然刻画的是个体的生活,但展现的却是整个世界的闪光点——导演拍出了人性中的真、善、美。这让万千观众为之共鸣。

真:既是私人的记忆,也是时代的记录

《罗马》是导演阿方索献给家庭保姆兼佣人丽波(Libo)的作品。

影片聚焦在名为克莱奥的女佣身上,是导演献给家庭保姆丽波的回忆录。她是克莱奥的原型,是一位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保姆兼女佣,而这个家庭正是导演自己的家庭。

“罗马”一方面是儿时的社区,一方面又是世界万千的标志。导演成功地将电影拍得既小家碧玉又落落大方,赢得最佳外语片殊荣,自不在话下。

影片聚焦在墨西哥1971年前后,那时正是社会变革的关键期。导演用了大量深景别镜头侧面展现了那个时代。导演在将镜头对准主人公一家的时候,总会留很多画面呈现街上所发生的种种细节。在影片中我们看到,很多画面如此描绘:前景是克莱奥平静的特写,后景就是时代的变迁。

不但如此,影片还将震惊世界的“科珀克里斯蒂大屠杀”作为背景,也是剧情的转折点。导演虽然不愿对时代有过多评价,但真实地展现那个时代也是导演挥不去的初衷。

一部文艺作品的真实可谓是它的底线。无论是以纪实或艺术化的呈现方式,都需要以真实作为基础。若缺少了真实,即便描绘得再美,也只不过是一个谎言而已,而谎言就会带来罪恶。

在圣经中,魔鬼便是用一个看似美好的谎言引诱始祖堕落。谎言自人类堕落后便如影随形。谎言编织着我们的生活,成为世界罪恶的催化剂。主耶稣说:“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翰福音》8:32)真理可以驱散谎言,真实让我们不面对虚妄。对于《罗马》,我们敬重影片中的真实。

善:女性是软弱的,却也是坚韧的

克莱奥是平凡的女性,不太聪明,不太美丽。她怀孕之后,被男友抛弃,挺着大肚子艰难地生活。面对男友的不负责任,面对主人家偶尔的训斥,她坚忍而顽强。

在影片中,她的孩子因为社会动乱而意外去世。导演便以超长镜头带领观众进入产房来细细体会女性最重要的时刻。那段镜头,观众看得非常揪心,然而,孩子出生后,竟然是一个死胎。那时,观众的心都碎了。更何况还在病床上刚刚经历了分娩痛苦的母亲呢?观众都觉得克莱奥再也站不起来了。然而,当她救了主人家的孩子,终于哭出来了:“我从一开始就不想要这个孩子!”

痛哭之后,克莱奥又站起来了,坚韧而善良。

苏菲(女主人)被丈夫抛弃,一人要领着4个孩子艰难度日。她没有放弃,也没有沉沦,辛苦地承担起女主人的责任。影片中3次开车入库的镜头语言形象生动地表达着苏菲的成长。第一次,苏菲是缺席的;第二次,苏菲是笨拙的;第三次是小巧精致的。苏菲的成长是影片的暗线,也是导演对母亲的歌颂。

我想,我们经常会被这样的情节所打动:诸如看到一个软弱的人能够成为刚强,并且越来越坚韧,当我们看到类似的情节时,我们的内心会同样得到一股力量。

不过话说回来,影片中的两位女性的坚强还是基于现实的无奈。

在圣经里,我们却看到一种更让人心驰神往的刚强,那就是保罗式的刚强。保罗说自己“屡次行远路,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同族的危险、外邦人的危险、城里的危险、旷野的危险、海中的危险、假弟兄的危险。受劳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体。”(《哥林多后书》11:26-27)从外在来看,保罗真是非常软弱,非常艰难。然而每次软弱,他都能“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参《哥林多后书》12:10)他的力量来自于信靠主耶稣基督,这比现实无奈下的力量更加有力,也更加让人喜乐。

影片中的女性是坚韧的,她们从软弱走向刚强。这样的力量让我们内心温暖。而作为基督徒,我们更期待能够如保罗那样从神得到力量,因信靠主耶稣基督得以刚强壮胆,那是真正的力量源泉。

美:家仆成为家人,爱成就了美好

墨西哥是一个阶级分明的社会。佣人与主人是很难平等的,更遑说要成为一个家庭。影片一开始就在这样的基调中展开。

虽然克莱奥是这个家庭中不可忽视的存在,孩子们也相当依赖她,可家仆毕竟是家仆。影片中有一个细节:克莱奥刚想坐下来和主人家看会儿电视,却被女主人批评说“不合时宜”,吩咐她去做家务。由此可见,在那个阶层分明的社会,家仆很难和主人真正坐在一起。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影片中的家庭成功地突破了这一阶级隔阂。先是男主人的离开,再到家仆的怀孕,促使两个无依无靠的女人终于坐在了一起。影片特别描绘了两人第一次平等地坐在一个沙发上的过程。一开始两人都显得局促而腼腆,慢慢地双方敞开了心扉,两人越走越近。

最后,在影片的高潮中,克莱奥救起两个孩子后,家仆成为了家人。爱成就了一个家庭,爱也成就了恩典。

原来,我们如同浪子在外流浪,与猪同食,但是当我们被主耶稣从罪恶的海洋中救赎出来之后,我们也同样地从一个罪的奴隶变成了同得产业的家人。我们不需要做苦工赢得家庭的地位,而是因着主耶稣基督的救赎,我们得以成为神家庭中的成员,是主耶稣十字架上的救赎和大爱让我们进入天父爱的家庭。

影片展现的这一“回家”的美好,让观众满心喜悦。那么,当我们能够因着信靠耶稣基督,回到那“天上的家”时,我们岂不更当欢呼雀跃吗?世间的爱让不同阶级的人走到了一起,十字架上的爱能够让神与人永远同在。

影片《罗马》是导演阿方索的一封私人家书,也是对世界善意的描绘。这个世界纵然有着太多的复杂与黑暗,然而当导演将镜头对准了人性的真、善、美时,我们为之动容。

我们在电影中,看到世间的“真”时,我们正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真实——罪恶;看到世间的“善”时,我们仰望十字架,信靠主耶稣的至善;看到世间的“美”时,我们感恩一生最大的美好——就是回到那“天上的家”。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