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巴西之二

 
 
 
 
文/马世光
 
 
 

邻店有

 
我刚到巴西不久,厕所的抽水马桶的阀门坏了。找人来修,开价太贵,于是决定自己动手修理。拆下阀门,发现橡皮垫圈老化。我拿着它到附近零件店打听,店主摇摇头说:“我们店里没有这种橡皮圈,你可以到斜对面XX商店去问问,他那里可能有。”果然,在邻店买到了我所要的东西。在回家的路上,心里颇有感触,这种情况在东方人的生活圈子里绝对没有。中国有句俗语:“同行是冤家”。我们耳闻目睹的尽是同行相争,尔虞我诈,互拆台脚,斗得誓不两立。不从同行拉顾客已经是手下留情了,要彼此介绍生意,那简直是鼻子上挂鲞鱼--休想(嗅鲞)!
有一次,姐姐到圣保罗办事,下榻于东方区某旅馆,周围有许多中国食品干货店,颇像纽约的唐人街。早餐时姐姐想吃中国式的豆浆油条,于是向一家中国食品店的老板打听。不料老板冷冷地说:“不知道!我们从来不吃这种东西。”转过身子就不再理睬了。姐姐只好沿着街市瞎找,在不远的一条支路上,看到了一家小吃店,豆浆、油条、大饼、烧卖……应有尽有。正当姐姐在店里享受可口的美食时,刚才那位说不知道的中国老板也进来吃早点,看来他是这里的常客呢!
一般人不肯把好处介绍给他人,那是因为利害相关,为求己利而自私。但是,有些基督徒竟也自私,连白白得来的恩典都吝于与人分享。与他相处甚久,却从来未由他口中听到过福音,甚至亲朋好友都不知道他是基督徒。试想,将来在天家时,眼见自己多年的挚友或家人,落在永刑的火湖里,将做何感想?
 
 

赒济穷人

 
巴西人富于同情心,乐意施舍赈济穷人。虽然近年来巴西经济每况愈下,多数人财力萎缩,但慷慨解囊的作风仍保持不变。
在圣保罗市中心的大主教广场上,每天都有不少流浪儿、乞丐和残疾,等待着过路行人的施舍。某日,我从那里经过,在我前面走着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看样子是打工仔的身份。他从一个坐在地上的瘫痪人面前匆匆走过,突然停下脚步,回到这个残疾人面前,从钱包里掏出两块钱,投入那人面前的铁罐里。那位受施舍的人说了许多感谢的话,并祝福这位年轻人,此情此景颇令人感动。记得以前在上海时,常见那些阔家太太小姐们,遇到衣衫褴褛的人,赶快捏着鼻子躲开,少有人因怜恤而赈济他们。
在大主教广场上,有一个下身瘫痪的人,他乞讨的方式很有趣。他的轮椅两旁的把手上,各装一具大鼓和一副铜钹。一手敲鼓一手击钹,声势颇为雄壮。据说这位乞丐已“讨”到两幢住宅了。
早先在我的店铺前,常有一个流浪汉在附近游荡。早餐和晚餐不知他怎样解决,午餐却一定到我们隔壁的一家快餐店去,领取老板为他预备的一份旅行快餐,外加一罐可口可乐。餐后闲来无事,就在快餐店门口唱唱民谣,免费娱乐顾客,倒也算为一种感恩的回报。
还有一个真有其事的笑话:某日中午,一个乞丐到一幢洋房前按门铃讨饭。家庭主妇盛了一份丰富的午餐给他,有蔬菜、牛肉、黑豆(巴西人的午餐必备黑豆羹)和白米饭,还有一杯矿泉水。乞丐吃完饭,满意地抹去嘴角上的油渍,又前去按门铃。主妇问他:“我已经给你午餐了,为什么又按门铃?”乞丐笑嘻嘻地说:“太太,你还没给我餐后甜点呢!”(巴西人的菜肴较咸,餐后以甜品爽爽口)。
主耶稣对门徒说:“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太》5:7)圣经又告诉我们:“施比受更为有福”(《徒》20:35)。基督徒应常存怜悯的心。神不看人的外貌,而是鉴察内心。我们若怜恤人,神也必怜恤我们。
 
 

CALMA,别急!

 
“CALMA”在葡语中是“别急”、“沉住气”的意思,是巴西人常挂在口头上的用词,反映出他们的性格特征。他们遇事不容易激动,处事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在巴西久居的中国人,都钦佩他们这种耐性。许多老华侨受这种薰陶,不知不觉也变成慢郎中了。
巴西电视台SBT频道主持人修伐.山度斯,曾在公共场所做过多个试验节目,藉以观察巴西人遇事的反应。其中一个节目是:一个演员装扮成泥水匠,在大街的高墙上修饰墙垣。看到墙下有行人走过,就假装不慎撒落白粉,弄脏行人的头发或衣饰。多数人在泥水匠的道歉声中,拍落身上的粉灰,不声不响地走开。偶有少数人,责怪几句也就算了,不再追究。若是东方人遇到这种情形,免不了要狠狠咒骂几句:“瞎了眼啦!你没看到下面有人走过?”
圣保罗市的东方区,聚居着日裔、韩裔和华裔。我有一位朋友在那里住,他说十年来他遇到过三次街头吵架事件。其中两次是韩侨之间的争吵,另一次是中国人与巴西人之争论,他未曾发现巴西人彼此相骂之事。在巴西可看到一种有趣现象,汽车相撞原是一件令人气恼的事,但巴西人却以平常心对待。双方下车观察一下损坏程度,打电话通知交通警察前来处理。警察到来之前,双方彼此寒喧,一面抽烟一边聊天,他们不会为眼前的事争吵,至于以后或打官司或和解,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巴西人的这种能耐,可激发基督徒学习忍耐。人生在世,总会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我们要学会忍耐,不必为自己去争辩,安静等候在神的面前,将自己的苦情向神倾诉。圣经说:“神既是公义的,就必将患难报应那加患难给你们的人,也必使你们这受患难的人,与我们同得平安……”(《帖后》1:6-7)
 
 

言而无信,不守时

 
巴西人虽有不少优点,但也有不少缺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不守时,以及言而无信。
在巴西的老华侨都知道,与巴西人约时间,必须比希望的时间提前一个钟头。譬如你打算晚上八时请朋友吃晚饭,就必须告诉他晚上七时,八点半以前他能到达,就算准时了。我有一位在巴西住了四十年的亲戚,某次去台湾访友,他的朋友在家中准备盛宴招待他。讲定晚上八时,结果主人左等右等,饭菜都凉了,到九点敲过,我这位亲戚才姗姗来迟。主人以为发生了什么意外,一问才知道他是因逛商店耽延了时间,气得直跺脚说:“你真是变成巴西人了!”
很多巴西人信口开河,随口就是一个谎,这是家常便饭。如果不是一个非常了解的人,很难判断他哪一句话是真、哪句话是假。
姐姐公司里有个青年技师,人很聪明,最大的缺点就是言过其实。某日,姐姐差他去某公司接洽业务。到下午快要下班时,他匆匆回来。姐姐问他事情办得如何,他就口若悬河地讲起来,连对方如何讲,他如何应对,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等他说完,姐姐严肃地问他,到底有没有见到对方当事人?技师毕竟很机伶,感到气氛不对,立刻坦白说没见到。姐姐问他:“既然没见到,你刚才所说的一大堆话又是从哪里来的?”他嘻皮笑脸地说:“是我想像出来的。”姐姐啼笑皆非。原来,当天下午技师刚走,对方公司的人就亲自登门造访,有关的业务与姐姐当面谈妥。因此技师回来后编造的一套假话,姐姐听了暗自发笑。
初到巴西的人,常为修理东西不能准时而烦恼。按着单据上注明的取货日期去取货,十之八九要碰壁--还没修好。若催促修理店,得到的答案常常是“AMANHA(明天)”。第二天再去,仍旧未修好,还是那句老话:“AMANHA”。如果沉不住气追问是哪一天的AMANHA?他笑嘻嘻地答覆:“AMANHA就是AMANHA”。渐渐,大家学乖了,事先最好以电话问清楚,得到明确答覆再去,才不至白跑。
主耶稣教导我们:“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太》5:37)遗憾的是,有些基督徒对于谎言不以为然,认为是聪明机智的表现。岂不知在神的公义天平上,是没有大罪小罪之分的。
 
作者来自中国,现住巴西圣保罗市。
 
本文是热情巴西的第二篇,首篇见今年六月号(35期)第8页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