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兵马俑看出

 

他说制作了这批兵俑的工匠有的来自宫廷,有的来自民间,他是根据每个兵俑的制造风格分辨出来的。

 

 

 

文/党正茂

 

 

 

五十年代我在中国大陆一所大学里学习物理,大学毕业后,由国家分配到一所工科大学担任物理课的教学。物理是纯属自然科学范畴的学科,我就在这个自然科学的海洋里寻觅探索了几十年。寻觅得愈广、探索得愈深,愈使我相信上帝的存在;寻觅得愈远、探索得愈多,愈使我相信圣经是神的话。下面是我的两点体会:

 

 

一. 宇宙的运动,证明上帝是创造者

 

当我们注目于宇宙时,就会看到它的广阔无垠。天上的众星多得无法数算,而每个星球各有自己的运行轨道,有条不紊,秩序井然。众星虽多,却不互相撞击;众星虽杂,却杂而不乱。是谁在空中安排它们的位置?是谁划定它们的“路线”呢?数千年来,人类为了研究、为了认识这些奇妙的天体,发现发明了许多的定律与数学公式,但这些定律与公式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星体(引力定律就是一例)。在这里显示出人类智慧的有限,显示出科学的有限,也显示出这些数不清的星体结构绝不是千篇一律!这些都说明在这个宇宙中有一位主宰者,他不仅创造了一切,他又管理了这一切。

我们说,上帝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万物”多是所谓的“物质”。科学家们研究发现,物质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很小很小的微粒组成,并称这些微粒为“分子”。人们曾认为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而且认为这是终极发现。谁知,不久又探知分子是由比它更小的原子组成的,而原子又是由比它更小的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电子绕核的运动,犹如地球绕太阳运动一样。就像科学家把人人都看得见的宏观宇宙,习惯性地称之为大宇宙一样,又他们把这个微观世界里的原子结构称为“小宇宙”。科学家认为小宇宙是揭示物质结构(也就是万物)的奥秘,换句话说,小宇宙研究清楚了,万物的结构也就清楚了。

当人类历史的进程跨入到廿世纪五十年代时,人们把目光对准了坚硬的原子核。科学家遂惊奇地发现核也不是一个统一整体,而是由比它更小更小的粒子组成。这时,科学家又认为对物质的认识到了终极,就把发现的粒子称为“基本”粒子。到了廿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高能加速器不断地从核中轰击出新的更小的粒子,科学家们才发现他们又一次错了,就把基本粒子的“基本”一词删去了。由此可见,关于小宇宙和大宇宙的科学理论,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在改变,不断在更新。科学研究还发现,原子核带正电荷,按照其电荷同性相斥原理,核中的这些粒子会因各自所带正电荷而相互排斥以致原子核崩裂。但事实恰恰相反,在这种排斥作用下,原子核不仅不崩裂,反而固若金汤。试问,怎么在这个小小宇宙里也有违反科学定律的事件发生呢?是谁给予这些微小粒子以巨大的力量,使之牢固地凝聚在一起?这个巨大的力又是怎样产生的呢?科学能回答吗?科学能改变吗?

几年前,我在校图书馆看到一篇文章,它介绍中国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发现。作者说制作了这批兵俑的工匠有的来自宫廷,有的来自民间,他是根据每个兵俑的制造风格分辨出来的。不仅如此,他还根据每个匠人独特技艺所显示的不同,列出宫廷与民间工匠的数字来。作者甚至说,我们远远望去,一眼就能分辨出兵俑是不是出自同一工匠之手!

根据这一浅显的道理(即从创造风格来认识),让我们来认识宇宙万物的创造。“大宇宙”中的众多星体虽然结构特性各异,但却有一共同规律,那就是“运动”。我们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运动,太阳绕着银河系运动,银河系绕着河外星系运动,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宇宙中所有的银河系都围绕一个中心在运动!那么,是谁掌管这个中心?

我们再来看“小宇宙”。科学发现,它(小宇宙)也不是处于静态的。组成核的三百多种粒子(这是迄今为止的发现。据理论推算估计,原子核内有七百多种粒子)都在不停的运动中。小宇宙家庭中的每个成员个性虽异,但它们却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运动”。可见大小宇宙虽“天各一方”,但它们的创造风格却呈现出完全的相同。那么创造大小宇宙的这位“工匠”是谁,不就不言自明了吗?圣经告诉我们:“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创》1:1)又说:“天地万物都造齐了……上帝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创》2:1, 2)

人类对大小宇宙探索研究了数千年所发现的科学定律和发明的数学公式,依然不能完整地表达它、适用它,难怪前人对“科学”一词这样定义:“科学是对自然现象的合理解释。”由此可知,科学不能创造自然界,更不是万能的!而是从古到今,科学都在尝试解释上帝所创造的,而且我们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仍是未知的多于已知的。圣经里说:“舌头在百体里也是最小的,却能说大话”(《雅各书》3:5)。每当科学有新的发现时,有人就想否定上帝的存在,而最后自己却因妄下定论成为后人的笑柄。所以我们说,科学存在于上帝创造的自然界之后,自然界则存在于科学探秘以先。这个次序是永远不能颠倒的!

 

 

二. 神的一日,还是人的一日?

 

上帝创造宇宙万物迄今到底有多久,这是神学家与科学家一直争论的问题。我们从圣经《创世记》第一章,上帝在创造宇宙万物时的叙述中不难发现,这是上帝自己在对人类讲述他创造宇宙万物时的全过程。圣经里所说的“头一日”、“第二日”……应该是上帝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讲的一日,而不是指人的一日,况且人是在第六日才被上帝造出,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既然宇宙万物是上帝创造的,上帝统管着整个宇宙,上帝不可能是坐在地球上创造宇宙万物的!上帝是在地球之外、他自己的“居所”来创造宇宙万物的。由此可见,《创世记》第一章的“头一日……第二日……”均系上帝自己的一日,绝非人的一日,或是地球自转一周的廿四小时。

现在的问题是,上帝的一日与人的一日相差多久?可以肯定地说,这只有无所不知的上帝知道,有限智慧的人又受时空限制,是无法知道的。但是创造人类的上帝,他是那么爱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他总会向我们透露一点信息,启示一二的。

先看启示之一,在新约圣经《彼得后书》3章8节里说:“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在旧约圣经《诗篇》90篇里说:“在你(指上帝)看来,千年如已过的昨日,又如夜间的一更。”上帝在这里提醒人们,注意他的一日与我们的一日是有差别的。再看其二,上帝对科学家的启示。廿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这个以色列人,即犹太人,乃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上帝的选民。上帝赐他特殊的智慧,使他构思出相对论的时空观来,在他的理论里,时间、空间都会随着运动的速度变化而变化。

举例来说,就是把时钟和长棒放进以接近光速运动的火箭里,相对于我们的地球飞行,结果火箭内的时钟要比地球上的时钟慢,火箭内的长棒要比地球上的长棒短。具体相差数值他有一组公式可以计算出来。为了建立这个理论,他作了两个假设,其一就是光速不变原理。

由于他的构思奇特、“怪诞”,他的理论于1905年发表后,受到当时全世界一批著名科学家的反对,更不被世人所接受。随着科学的发展,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到了廿世纪五十年代高能加速器的出现,可以将粒子加速到与光速相比时,他的全部理论才举世公认。正是由于有了这组时空关系式,我们才可以对上帝创造宇宙万物的开始作一推估。上帝创造宇宙万物时所在“居所”的运动速度我们不知道,而人类居住的地球的运动速度我们是知道的。如果我们能知道当时上帝所在“居所”的运动速度,我们就可以把这个速度值代入时空关系式里求得结果。假如当时上帝“居所”的运动速度相对于地球为光的速度,按时空关系式计算所得结果是无穷大,也就是说,上帝的一天可能是人类千年、万年,甚或千亿年、万亿年……这样一来,有人说地球年龄有四亿多年或五亿多年也好,人类化石有三十万年甚或三百万年也好,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些年代与圣经记载都没有矛盾。因为人不清楚上帝“居所”当时的运动速度是多大。上帝通过圣经向人类启示他的存在,通过科学启示世人认识他所创造的奇妙。

常听有人说他相信“科学”,不相信圣经。我们知道科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在改变,就如今人嘲笑古人怎会有“地心说”这种怪论一样。而圣经永不改变!科学发展到今日,人类尚且不能完全认识宇宙万物的奥秘,足以说明人类智慧的有限、科学的有限,而创造人类的上帝,其智慧和能力都是无限的!请你仔细思考,到底是相信上帝,还是相信科学所谓的“现代”?哪个更可信、更可靠?这一抉择对于你的一生非常重要。

 

 

作者在中国某大学教授教物理四十年。现在教会传道。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