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从卧房出来,看了爸爸一眼,不高兴地说:“怎么又穿这件外套?告诉过你这件外套太旧,不要再穿了。”
文/寸 芯
儿子回家来
筱虹上大学的儿子放春假回家,筱虹向老板请了一天假,打算陪陪儿子。还约了上班的老公,中午一起陪儿子去饮茶。
不过,筱虹上午还要先带父亲去医院检查眼睛。她到了父母的公寓,爸爸已经穿戴整齐,准备好了。他总是这样为人着想,惟恐多耽误筱虹的时间。见到筱虹,他亲热地招呼着,并转身向卧房中喊了一句:“女儿来了,咱们走吧!”
“妈也要去啊?”筱虹问着,差点脱口而出:“她去干嘛?”
筱虹向来与父母关系亲密,但这几年父母来美国定居后,筱虹却和妈渐渐地产生了隔阂。她常不得不警觉地掩饰自己的不满,免得伤了妈妈的心。因为她知道,从小到大,妈妈是如何尽心尽意地爱她,养育她。
在筱虹学生时代,妈妈曾是她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但这十多年来分居两国,她现在已无法把心里话对妈妈说明了。筱虹常为这逝去的友谊,黯然神伤。她知道妈妈对她的爱没有改变,问题出在她自己。她无法原谅妈妈的一个弱点,这个弱点可能妈妈并不自知。
妈妈的弱点
妈妈从卧房出来,看了爸爸一眼,不高兴地说:“怎么又穿这件外套?告诉过你这件外套太旧,不要再穿了。”爸爸还是一贯好脾气地回答:“以后不穿就是了,今天赶时间,来不及换了。”上了车,妈妈又开始数说爸爸看书看得太多,不晓得顾惜自己的眼睛,现在眼睛不好,给大家找麻烦。
筱虹瞥了一眼后视镜,看到爸爸落寞的眼神,心里一阵不忍。继而又想妈妈也是多年的基督徒了,怎么到现在都还没有学会“妻子当敬重丈夫”呢?
前些时候,筱虹听姐姐说,她来探望父母时,也曾劝过妈妈,要对爸爸态度好一点,少挑剔一点。但妈妈听不进去,反怪姐姐偏袒爸爸。筱虹心想:只有继续为妈妈祷告,求神开她的眼睛,让她看见自己的不是,能够改过。也要求神给自己更宽广的心,不要因为心怀不平,使自己无法回报妈妈的养育之恩。
桌上的疑问
筱虹送父母回去之后,匆匆赶到餐厅。先生与儿子已经在等着了。筱虹兴奋地与儿子谈着,一面自忖:这孩子怎么越大越沉默了?小时候,每次吃晚饭,他总有说不完的事,现在却常是问三句才答一句。
忽然,筱虹警觉到,也许自己话太多了。她想起前一阵子,一位姐妹的提醒:孩子大了,我们要多听少讲,尤其要给孩子的爸爸多一点发言的机会。从小,孩子与妈妈接触的机会多,与妈妈关系亲。但他们越大越关心父亲的看法及立场。
筱虹停住话,吃起点心来。果然,父子两人谈得热络起来。忽然儿子微笑望着两人问道:“爸爸,你想吃什么就点,为什么总是要先经过妈妈的同意?”
筱虹听了一楞。看见先生,也是同样的反应。可不是吗?曾几何时,这已成为夫妻二人之间的常例。开始是彼此尊重,有事互相商量一下,但先生较随和,久而久之,变成家里大小事,筱虹都有否决权了。要不是今天儿子提起,他们俩人还不知道,儿子眼中妈妈似乎有些跋扈呢!
其实,筱虹也是一番好意,提醒先生不要嘴馋,免得胆固醇升高,怎么儿子不明就里,竟为爸爸打抱不平起来了呢?
顿消的不满
忽然筱虹想到今天早上对妈妈看不顺眼的事。儿子眼中看自己,会不会就像自己看自己的母亲?这个想法像一把剑刺入筱虹的心。她想到自己虽然头脑里有尊重丈夫的理念,在举止言谈中,却有时显出批评指示的态度。要不是今天神的光照,还自以为是个贤慧的妻子呢!真是对自己的过错太迟钝了,竟然看不见自己与妈妈有同样的弱点。同时,筱虹对妈妈的不满也顿消了,她领悟到,自己心里对妈妈的论断是不公平的,就像她觉得儿子有点冤枉自己一样。其实夫妻相处,冷暖自知,旁观者实在很难断公道,也不需要断公道,就像圣经说的:“谁立我们做审判官呢?”筱虹感到亏欠了妈妈,因为这几年有了这个心理障碍,她一直对妈妈有意无意地疏离。
回家的路上,筱虹心里默祷,求有恩典怜悯的神,给她机会弥补过去对妈妈的吝啬,也让她做个真正的贤妻良母,有机会重建在她儿子心目中的形像。
作者来自台湾,现住美国加州圣荷西市。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