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洞的硬币和旧邮票

打洞的硬币和旧邮票–文/晓寒
打洞的硬币和旧邮票
113602758346f95c7el前几天,我在网上读到一篇文章,讲的是10年前来美国的留学生的省钱趣事,其中一个故事颇为搞笑∶一位同学为了节省市内25分钱电话费,竟把硬币钻个小洞。打完电话後,用根细线再把硬币拽出来。
我也有过类似不太光彩的记录。
多年前,年纪轻轻的我,突然被抛到异国他乡,无根无底。想家啊,真想家!
我付不起昂贵的电话费,通信便成了与国内亲人、朋友保持联系的唯一方式。
频繁的书信往来,让我感受到,口袋里不多的钱,正一分分变成小小的邮票。
有一次,我不小心把邮票贴在了信封的反面。一个月之後收到家里回信,里面夹了一张未盖邮戳的邮票。我有些兴奋地再玩了一次这个游戏,结果还是一样。一张邮票就这样被来来回回用了好几次,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失去了勇气,不再把那张皱巴巴的邮票贴上去。
为了60分钱的邮费,我可以抛弃多年做人的基本原则,这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
後来我懂了,人的恶念其实是埋伏在心里,蠢蠢欲动的。我们被它挟制时,会寻找各种理由来竭力掩盖它的丑恶,证明它的合理性。比如,当我决定反复使用那张邮票时,我这样辩解∶我的确很穷。我省吃俭用,节约每一个硬币。我的旧车已奄奄一息,每次开车出门,都必须要带足够的水,以便随时倒入车的冷却箱降温。每到夏天,为了节省房租,我们需要几家人合住在一起。何况我贴旧邮票,并不妨碍谁,如此等等!
许多年过去了,我早已不是当年为5斗米折腰的穷学生了,英雄气短的往事也成为茶馀饭後的笑料。然而当我问自己∶若有1千斗米摆在面前,我会不会折腰呢?换句话讲,随著物质成倍的增长,我们内心深处,较之过去有没有根本的不同?我惊奇地发现∶我们大概离当初的原点并不太远。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存在著各种防不胜防的引诱,我们应对人性中的软弱有充份的认识,并常常心存戒备,以免日後後悔莫及。
作者现住加州。

本文刊发于《海外校园》第一一〇期(2011-12)

(图片来源网络)

 

《“打洞的硬币和旧邮票”》 有 1 条评论

  1. […] ▸打完了“那美好的仗”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