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永成

 

 

 

《大学》是中国四书之一。古人八岁进小学,学识字、学洒扫、应对进退等基本知识;十五岁进大学,学习做人的大道理。《大学》就是针对“大学生”(那些想要学做人的人)写的。《大学》开始一段是这样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大学之道用来解释基督徒的灵修生活,也是很恰当。就心态而言,灵修是为要亲近上帝,就功能而言,灵修是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健康的人生。这恰恰就是“大学之道”。所以我们可以借用《大学》那几句话来讲论灵修之道:

“灵修之道在于使人明白并彰显光明的德性,在于使人与别人建立亲和的关系,在于使人达到至善的境界(使人与那至善的源头上帝有联系)。

“人若知道生活的目标(至善),就可以确定人生的方向;确定了人生的方向,就能有心境宁静;心境宁静就有安稳;能安稳就能周详考虑;能周详考虑就能有所成就。”

“人若能在生活中把轻重、先后分清,就差不多掌握了灵修的道理。”这是我的《大学》新解。

基督徒大多“知止”  知道人生最终极的目标,就是那至善者上帝。不少基督徒也“有定”  定好人生的方向:要荣神益人,要讨主喜悦,要忠心事奉……但很大部分的基督徒都不能“静”,因此不能“安”,因此不能“虑”,因此不能“得”。没有信靠上帝的人,一生空跑徒劳是意料中的事;若基督徒也是一生一无所得,就非常可惜!

前不久英国的“大笨钟”(BIG BEN BELL)被调慢了一秒钟,藉此调正标准国际时间,因为地球越转越慢了。虽然地球是越转越慢,但地球上的人却是越走越快!我们的生活步调越来越快。方便而迅速的交通工具,先进的通讯系统,高效能的电脑并没有带给我们更多的空闲时间,反而把我们催逼更紧。我们的身体很难静,思想更难静,因此心灵也就没有办法静。

 

静是我们生活的必须,静更是灵修生活的必须。若要有健康的灵修生活,要有“得”的灵修生活,先要拨出“静”的时间。预备“静”的空间,培养“静”的心境。没有“静”,读圣经会变得表面而枯燥,祷告会变得空洞而乏力。

灵修生活的第一守则,也是第一优先就是“静”。

上帝说:“你们得救在乎归回安息,你们得力在乎平静安稳”。(以赛亚书30:15)耶稣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的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马太福音11:28-29)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