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软暴力下的情绪之战 / Joseph

文/Joseph

【编者按】

生活中,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当你经历某种危机或困境,耳边竟会听到看似“正确”的话。这些话表面“伟光正”,但却给你造成极大的困扰和伤痛。社交媒体时代,这种话语形式对人们情绪的影响甚至操控,更是屡见不鲜。

本文所写,虽指出教会界存在的一些现象,但这种语言软暴力,却具有普遍性。如何学会好好说话,实际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学习的功课。

(本文图片由JUPE Design提供)

个案:话语的伤害

某日下午,接到教会一位姐妹电话吐槽牧者Y,在电话中明显感受到她的无助与失落,以及Y的语言带给她的伤害。

我大概了解她的情况:她婚后多年不能生育,因此和家人考虑再三,并和诸多长辈分享后决定透过试管的方式尝试生育。在经历了身体和心灵的多重折磨后,第一次的试管尝试没有成功,她自然有诸多失望与难过。正是在她情绪最脆弱也最需要安慰的时刻,Y在电话中,却有意无意地暗示她尝试试管本身在伦理上就是不讨上帝喜悦的事,因而会造成如此结果,并让她从中学习功课。

期间细节,无意赘述,但于我而言,在这样的时刻,也只能为她祷告,安慰鼓励她,尽可能抚平她身心的创伤。另一方面,身为年轻牧者,我也在思考:当面对身边的朋友遭遇各样的情绪泥沼时,究竟怎样的语言是合宜的?

语言操控下的情绪

牧者透过教导和牧养,能够对会友的生活、情绪乃至灵魂产生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主要是透过语言呈现的。牧者,因其身份和使命,不断地使用语言作为媒介,完成上帝的呼召。

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在其著作《逻辑哲学论》中曾如此疾呼:“我们正在跟语言作斗争!我们正在加入一场语言的斗争!”从某个层面来说,在今天,语言本身确实成了战场的中心,各方势力都试图占据话语权,在政治和宣传领域尤其如此。但语言的争夺绝非仅在政治层面,它也渗透在后现代文化下的方方面面。很不幸的是,支配我们文化和日常生活的语言往往具有煽惑性和操控性,而牧者也常常在毫不自知的情况之下,操控了会友的心灵与情绪。

对于牧者而言,透过语言操控会友的试探又具有实在的诱惑。这种操控,常常披上“属灵”的外衣,利用圣经的词藻及体制化的架构,达到命令、劝诱并驱动他人的目的。而这却有意无意地对当事人造成伤害。

接到姐妹电话没几天后,我和一位长辈聊起自己的近况,以及在服侍道路上的挣扎和坎坷,不曾想竟也遭遇了类似的语言暴力,随之产生的情绪上的痛苦、自责、愤怒,等等,真是五味杂陈!

之后,除了更加与那位姐妹的感受产生共情之外,也意识到自己在牧养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习转化这套所谓的“属灵”的语言,如毕德生在《返璞归真的牧养艺术》中所言,操练一种祷告与医治的语言,牧养原本就已经遭受各样的情绪暴力、急需上帝的医治和恩典的弟兄姐妹。

而这样的语言,深入我们最真实的人性,撕下表面属灵的面具,帮助牧者看清那种自以为是的操控,让上帝重新成为情绪及牧养的中心,将会众的情绪和各样的挣扎带到上帝面前,在亲密关系中得到医治和成长。

语言转化三步骤

这样的语言,首先需要真诚地聆听。毕德生说,聆听其实是一种关系,是一种对上帝的启示之道的回应,表明在灵性上对上帝的服从与回应,从而和上帝建立关系。牧者不再透过利用或操控语言的方式去教导会众“正确的知识与情感”,并尝试解决会众的“问题”,去建构一种属灵的“成就”,等等。牧者应明白,自己在言说自己首先习得的一种语言方式,这种语言的源头在于上帝。因此牧者会更加注重透过这种语言建立和会众亲密平等的关系,并且不再是利用和操控,而是谦卑并引导会众来到上帝面前,进而使上帝转化会众的生命。

其次,祷告的语言也帮助牧者脱离一种在牧养中易感受伤的自怜心态,这当然也是一种自我中心的表现形式。这种自怜在一定程度上凸显自己受到的伤害,并怏怏不乐,进入服侍的死胡同之中。但透过祷告的语言,毕德生认为,“我们沉思受伤的人性,漫不经心地把上帝的名引进我们的默想中,不一会儿,我们模糊的想象力惊醒过来,……我们从病态的内省夺门而出,就看见……神为他困苦的百姓起来行动……我们的灵就苏醒,得以默想上帝的大能。”

第三,这样的语言同时也会颠覆与抗衡世界的文化潮流,因为这时代的文化本质是一种自恋的自我本位的文化。但是牧者要提醒自己:谦卑不代表温顺,祷告的语言并非我们所以为的“温良恭俭让”。祷告的语言,与这个世界的价值体系截然不同,牧者透过这种语言进行颠覆性的工作:摧毁自我的国度,建立上帝的国度。

操练语言的三个建议

在那位姐妹和我自己都经历语言软暴力对情绪的影响后,我便开始留意自己在和会友倾谈之时,所可能出现的这种试探与倾向。面对情绪的滥觞,牧者如何更好地使用语言,需要不断地操练,使之渗透在生命深处,带着温柔与谦卑参与在上帝的医治之工中。

操练的第一步,是让自己安息在上帝里面,成为一个如毕德生所言的“不忙碌的牧者”。牧者只有在“不忙碌”的状态中,安静在上帝面前,并操练一种回应的祷告,倾听上帝让牧者要做的首要或优先之事。

不忙碌,使牧者能成为一个祷告的牧者,在祷告中建立和上帝的亲密关系,同时也让自己能更加真实地敞开在上帝的面前,带来自身的医治与谦卑。牧者从而也能以对上帝的回应,面对和会众的关系。祷告,帮助牧者看到会众身上的上帝的形象,并且能真正看到会众身上那上帝的荣耀光辉,而不再带着一种“修理师”的心态去修理操纵一个个的问题零部件。

其次,是在倾听和闲话家常中克制自己滔滔不绝的欲望,带着谦卑去聆听。潘霍华说过,聆听是一种缄默的操练,也是从事灵性关顾不可或缺之条件,牧者只有长时间地倾听,才能有合宜的讲道。牧者要了解,自己并不可能晓得每一位来到我们面前的人的生命景况,或许“主正容许恩典的绿芽在这些会众生活的后院里成长,倘若避开闲话家常,则恰恰放弃了自己受命工作的领域”。当牧者带着谦卑的心态去聆听,即使在闲话家常时,往往能够在一种谈笑风生中获得属灵的洞见,这实在是一种艺术,“不卑屈也不勉强,而是满有创造力”,因为牧者深信圣灵就在当中,牧者参与并一同惊叹上帝在其中的奇妙作为。

第三,是去扩展自己有限的想象力,我们不是被眼见的事物和工作所淹没,而是被眼不能见的事物和工作所激励。祷告的语言帮助我们恢复并扩展想象力,使我们看到眼不能见的上帝的奥秘、慈爱和尊贵。在扩展的想象力之中,以耶稣之名给出合适的基于福音的回应;不是急于指出对方的错误并帮助解决,而是在对方身上发现上帝的形象,倾听对方的心声,投入爱与关注。

结语

面对大众的情绪滥觞,以及随之而来的各样挣扎和纠葛,作为年轻一代牧者,自己所能做的,只有努力带领弟兄姐妹一起创造一个真理的侨居之地,在其中充满生命、充满活力、并满有见证,然后在努力又谦卑的服侍中,单单发自内心的呼喊:“主啊,愿你的旨意成就!”

《“语言软暴力下的情绪之战 / Joseph”》 有 1 条评论

  1. […] ▸语言软暴力下的情绪之战 / Joseph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