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夜相逢——十架约翰的灵修神学浅析/林福雄

 

文/林福雄

 

黑夜初临,

悬念殷殷,灼燃爱情,

啊!幸福好运!

我已离去,无人留意,

吾室已然静习。

——节选自《黑夜》

一提到“黑夜”,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将其和“痛苦”连在一起。黑夜被解读成不见尽头的漫漫长夜或阒黑无助的生命幽谷。因此,我们也总是鼓励人带着盼望,最好是早点脱离黑夜,进入光明。

历史上的十架约翰(John of the Cross)这位默观者、灵修大师、神秘学家,却逆向操作、另辟蹊径,把黑夜看成是上帝所赐的一份礼物,鼓励人不必急于逃离黑夜,而是带着“幸福好运”的感受进入黑夜,甚至花多一点时间停留在黑夜中。

 

黑夜初临:黑夜灵修神学的起源

当然,十架约翰不会否认黑夜与痛苦有关,他的黑夜灵修神学起源,也是从自己生命的痛苦经历淬炼而成。

1542年,十架约翰出生于西班牙,1591年12月4日病逝。1726年受封为圣人,1926年受封为教会圣师。他与大德兰(Teresa of Avila)携手参与加尔默罗圣衣修会的改革,遭致保守派的强烈敌意。

1577年,十架约翰正值人生35岁的黄金岁月,同修会内的反对势力爆裂开来。12月初的一个寒夜,一行人挟持了十架约翰,穿越寒冷的瓜达拉马山脉(Sierra Guadarama)把他带到托利多,监禁在一间六尺宽十尺长,原本作为小壁橱改建的“壁柜监牢”中,四壁萧条,只有高处一条裂缝透出一丝光线和通风。托利多冬天酷寒,夏天令人窒息,恶臭的气味、极少的食物造成营养不良,定时鞭打引起皮肤溃烂。腐烂的衣服、虱子,加上心灵的折磨、辱骂讪笑,使十架约翰承受身体和精神的苦待、情绪的伤害、心灵的忧虑,与上帝的关系备受考验。

这漆黑的岁月长达9个月,即使他需要感受上帝的临在,却越发感觉上帝的不在,他被关期间遭受到极深的内在痛苦与黑暗。

在这被隔离和弃绝的双重剥夺中,他的内在自我被炼净,痛苦是前所未有的,信心受到严厉的试炼,黑暗使他发出毫无掩饰的呼声:“上帝,你在哪里?”也是有此黑夜的深刻经历,使十架约翰出狱后不久即写成诗作《黑夜》。

 

进入黑夜:否定之路

十架约翰后来写的四部作品,都是诗的批注,透过诠释带我们进入诗中,展现诗境,洞察造就诗作的严酷考验:与死亡如此靠近,身心灵经历无尽黑夜,成为十架约翰“黑夜”神学与灵修的底蕴。

下表是十架约翰诗歌作品与注释书的对照表:

诗歌作品注释书主要灵程阶段
《黑夜》 The Dark Night《攀登加尔默罗山》 The Ascent of Mount Carmel炼净:主动
《灵魂的黑夜》 The Dark Night of the Soul炼净:被动
《灵歌》 Spiriitual Canticle《灵歌》 Spiriitual Canticle光照、联合
《爱的活焰》 The Living Flame of Love《爱的活焰》 The Living Flame of Love联合

十架约翰用“夜”和“黑夜”的比喻和意象,描述人的灵魂通往与上帝联合的旅程,如同“攀登加尔默罗山”之属灵旅程一般,从起点、过程到终点都会经历黑夜。而此“黑夜”不是一种短暂的属灵状态,反而是一种长久且深邃与上帝亲密相爱的属灵真实。黑夜充满痛苦和剥夺,但对每一位追求与上帝联合,认识上帝、爱上帝的基督徒而言,黑夜也是不可避免的。因着我们对上帝的奥秘无法全然明白,人生有时如同处于一个在上帝爱的拥抱中的“囚牢”,但这囚牢却是荣耀与奥秘的。在十架约翰看来,这“荣耀与奥秘的囚牢”就是“黑夜”,而在黑夜旅程的每一处,上帝的爱都“拥抱”着攀登高山的客旅。

与上帝联合,必须经过一系列黑夜的炼净与剥夺。十架约翰整个“黑夜”思想的推衍,就在处理“灵魂的炼净”。他认为“夜”是个象征:“灵魂的净化我们称为黑夜。”因此身体与心灵所有的官能都要进行剧烈且彻底的净化。黑夜和炼净有关,如同基督耶稣对每一位追随他的人所说的话:“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参《马可福音》8:34)“舍己”就是激进的剥去自我,好能“跟随”主,就是像基督一样自我倒空,“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腓立比书》2:7)

十架约翰甚至认为:一个人在某种意义上会逐渐变成自己所热爱的对象。当一个人的欲望和认识从上帝转向万物或指向自己时,他的自我就会受困于此。因此,他以“黑夜”表达一种与现代(或当代)不同且吊诡的灵修进路:十架约翰认为经过“主动与被动的黑夜”的净化,人才得以更深认识隐藏的上帝并与上帝合一。基督徒的灵命成熟的路径之一,是进到无助的“黑夜”旅程中,经由割舍、空虚、干枯、黑暗的否定之道,才能真实认识上帝并与上帝联合。

十架约翰的“黑夜”所蕴涵的灵修神学,走的是一条“否定之路”,但否定并不代表消极、厌世、逃避。相反,十架约翰拒绝灵修神学的封闭。对他而言,寻道者自身愈是被扭曲及塑造,他愈是认识上帝。如同耶稣道成肉身的旅程,为着我们的生,献上他的死,是一种彻底虚己式的丢弃自我的过程。而耶稣救赎旅程的完成,如今转换为我们继续跟随基督的旅程。因为当我们持续走在黑夜中,虽然从未离开炼净的火,但我们也是在阒暗的黑夜中,才得听闻上帝的声音。

 

黑夜相逢:幸福的相遇

十架约翰黑夜灵修神学的否定之路,就某种意义而言,指出上帝既是我们永远不可能认识的那位,也是我们不得不认识的那位:上帝既是启示的上帝,也是隐藏的上帝。认识上帝就是进入“已知”与“未知”的冒险中,走进十架约翰的黑夜,就标志着我们需要继续不断地放下我们的“知道”,走在这条充满“不知”、“否定”与“肯定”、“已然”与“未然”并存的张力与悖论的旅程中。

终点尚未来到,回归与上帝联合的家乡,走向终站的漫漫渴望,深深吸引着我们,进入十字架那个居于核心,而又多结果子的黑暗旅途里去。如果我们在自己的否定、倒空与钉死里,找到耶稣在他十字架上否定、倒空与钉死的黑夜,那我们就在那个黑夜里与上帝相逢。想要逃离黑夜,不愿付代价去与怀疑和空虚搏斗,就是在寻找另一位“上帝”,而不是寻求那位被钉十字架的耶稣。

对十架约翰而言,与其说人主动地努力寻找上帝,要走入黑夜中,不如说是被上帝炽热的爱火吸引,而被动地驻留在黑夜中。因此,黑夜更多代表的意含,不是子夜剥除净尽的痛苦,或否定的极度枯干,而更多是“幸福好运”!

“幸福好运”的西班牙文“dichosa ventura”,E. A. Press英译为“happy chance”虽是较接近原意的直译,但Kieran Kavanaugh则译为“sheer grace”,则更强调对此诗句的理解与发挥。因此,在黑夜中虽会经历极深的神圣黑暗的炼净,但却也是因着与上帝那“纯粹的恩典”相遇,才有力量走出自我、纵身跃进上帝所在的黑夜,并在黑夜的深洋中,自由自在地“漂浮”,享受全然的安息。

在这幸福的黑夜里,我们与上帝相逢。仿佛进入《黑夜》最后第8诗节中,所描绘的心灵花园:我们与上帝这位亲密的爱人(Beloved),相看两不厌。

我留了下来,处于忘我中,

垂枕颊面依偎着我的爱人,

万事皆休止,我舍弃我自己,

抛开我的俗尘凡虑,

忘怀于百合花丛中。

——节选自《黑夜》

本文选自OC161。

《“黑夜相逢——十架约翰的灵修神学浅析/林福雄”》 有 1 条评论

  1. […] ▸黑夜相逢:十架约翰的灵修神学浅析 / 福雄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