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谋杀犯自由?——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与《罪与罚》/晨牧

 

 

 

 

 

文/晨牧

 

 

 

英国推理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第三次被搬上荧幕,每次都引起了很大的关注。

新版《东方快车谋杀案》在画面上比1974版胜出太多,从耶路撒冷雄浑壮丽的哭墙,再到伊斯坦布尔白色穹顶的堡垒映在蔚蓝色的海面上……画面处处精致唯美。

最为惊艳的是片尾场面,一张长桌摆在黑漆漆的火车隧道口,车上的12位乘客如同陪审团,坐在桌旁,准备听大侦探波洛的宣判。大侦探站在对面,隔着桌子与他们对视。这一幕的构图很有冲击力,形如了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不同的是,在油画《最后的晚餐》中,耶稣平静的坐在最中间,两边是12个表情各异的门徒;而在影片中,只有12个做了错事,等待审判的可怜灵魂。

 

 

以爱和宽恕的方式

 

一人犯罪,却让一群人的生活扭曲,变形,破碎不堪。到后来,他们发现自己生命已经随着所爱的人一起埋葬了,就选择斯人已逝,一命换一命,以血还血来解除仇恨。

用爱系念阿姆斯特朗一家的这12个人,他们原本是善良的“好人”,谋杀不过是报仇,他们杀死这个恶贯满盈的混蛋,以期从恐惧和仇恨的梦魇中醒来,获得自由和新生。

这个案子颠覆了波洛一贯黑白分明的价值观,这次他无法找到公义的平衡。

当波洛把手枪放在桌子上,他对坐在桌边的12位凶犯说:“如果你们想隐瞒真相,从此过上清白的日子,那么,开枪吧,然后把我的尸首丢进冰河里。”

其中一位拿起枪,并没有指向波洛,而是决定自杀,她说:“我们只想复仇,自从黛西被雷切特杀死后,我的心也死了,复仇是我生命的全部。”

对于波洛来说,这个结果,让他为之心动;他在怒斥凶手们时,自己却眼含热泪,因为他看到的不是12个穷凶极恶的杀人犯,而是12个破碎哀鸣的灵魂。最后波洛谴责他们每一个人,但也宽恕了他们每一个人,逝者已逝,让生者获得新生吧。

侦探波洛选择了隐瞒真相,放过他们,用爱和宽恕的方式给他们希望,让他们有新的生活和真正的救赎。

 

 

赎罪的途径是爱

 

可惜的是,在复仇者的脸上,没有安宁和新生的希望,却是凄凉、悲怆和无以言表的空洞,一如车外苍白冰冷的雪山。

难道波洛为他们的开罪没有发挥作用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中也有一个杀人犯。这位叫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男人,原本是一名穷困的大学生,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砍死了那个被他称为“虱子”的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他认为自己比放高利贷的可恶老太婆高贵,觉得杀了她也不会怎样。谁知道杀人之后,他惶惶不可终日,他不是害怕被抓,而是罪孽在良心的映照下暴露无遗,无法藏匿。

拉斯柯尔尼科夫像梦游一样徘徊在人群之中,没有人能分担他心中无尽的痛苦,更不可能有人宽恕他。

原来被他杀死的老太婆,不管她多么邪恶,多么脆弱,可她终归是人,她的生命也有上帝的形象。当一个人夺取另一个人的性命,他首先得罪的是生命的创造者,如不是求得上帝的饶恕,他将无法脱罪。

神学家巴特(Karl Barth)说:“有罪之人唯一的救赎之道是‘赎罪’,而‘赎罪’的根本途径是去‘爱’”。

被罪恶感追逼到无路可走的时候,拉斯柯尔尼科夫从一个和他一样穷困,被侮辱和被伤害的妓女索尼娅身上,看到了重生的希望。

这个身处社会底层的女人虽然卑微,却有着善良的品格,她单纯真挚地相信上帝,也帮助拉斯柯尔尼科夫重拾信仰。索尼娅对拉斯柯尔尼科夫完全接纳,她宽容,并深沉地爱他。

她念福音书上耶稣的话给拉斯柯尔尼科夫,“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你信这话吗?”(参《约翰福音》11:25-26)这些话给打算自杀的苦命人带来生的希望。

 

 

通往新生之路

 

“车上没有犯人,只有渴望重生的人”这是波洛在走下东方快车时,对12位惶恐的乘客的宣告。

拥有正义和审判权利的波洛,虽然眼含热泪,却不能带领一群可怜的灵魂走上真实的救赎,还他们“清白”的人生,因为他没有与这些人一起面对和分担罪的能力。

卑微、可怜、软弱又穷苦的索尼娅和大侦探波洛无法相比,她没有审判权,只有用她低微到尘土里的爱去爱一个罪人,去宽容一个受伤害的人。她恨恶罪,却深爱犯罪的拉斯柯尔尼科夫,因为他受过的伤害、痛苦、无助,她也一样经历过,而且经历得更深。

她不能给他别的,只有在自己的伤痛里执着地爱他,鼓励他认罪,鼓励他向上帝悔改。直至选择和这个罪人一起流放到西伯利亚去做苦役,与他一起背负罪的代价。

这样的索尼娅,总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耶稣。

圣经里这样描述上帝的儿子,“他无佳形美容……也无美貌使我们羡慕他。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他被藐视,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样,我们也不尊重他。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我们却以为他受责罚,被上帝击打苦待了……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参《以赛亚书》53:2-5)

在这样深刻的爱里,耶稣基督道成肉身,他在十字架上来分担人的困苦和艰难,担负人的罪恶和痛苦。

然而就是这样的耶稣,常常让人不屑一顾。当人选择去谋杀,去仇恨,去藐视生命的创造者时,就意味着选择与上帝断开关系,而人一旦断开与上帝的关系,便失去了爱的能力,没有爱的人生,怎么会安宁?

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主动承担了人的罪,并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参《路加福音》23:34)

耶稣在人遭受苦难,受伤害,被仇恨捆绑,甚至犯下杀人罪后,依然向我们召唤,他要在我们最软弱的时候做我们的朋友、弟兄和拯救者。只有谦卑下来,接受他的赦免,才能在他的饶恕里去饶恕,在他的爱里去爱,灵魂才能安宁。

拉斯柯尔尼科夫在比自己更为低微的索尼娅面前谦卑下来,就像在受难的耶稣面前谦卑下来一般,才在神性的光芒中看见自己罪性的阴影,才承认自己其实是个何等败坏卑鄙的人。侦探波洛不能给12名“凶犯”真正新生的希望,拉斯柯尔尼科夫却在索尼娅的信仰里找到了这条通向新生的救赎之路。

《罪与罚》一书的结尾,这样描述他们的新生,“这两个受苦的人,他们都脸色苍白,身体瘦弱,但是在这两张病容满面,苍白的脸上已经闪烁着再生的幸福,对新生活的希望曙光。爱情使他们获得了重生,对那一颗心来说,这一颗心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生命泉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