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忽视生活中蕴藏的美好 / Miss洋

 

文/Miss洋

 

停电了

月光从窗户缓缓流进客厅

像一条银白色的小河

 

沙发载着我们全家

轻轻地飘

像一条驶向天空的小船

 

谈笑声让月光泛起了

层层涟漪

像一双让时间回到从前的桨

 

戴着红领巾的爸爸同学

从家乡的矮子桥下捞起一条鱼

鱼儿翻腾着

溅了我们一身水

 

扎着小辫子的妈妈小朋友

用衣服兜满无花果

跑回家交给外婆

一个无花果掉了下来

我捡起来正准备咬……

 

灯亮了

无花果,不见了

鱼,不见了

小河、小船不见了

童年的爸爸妈妈也不见了

 

唉,多扫兴啊

我们一家人

又在同一个屋里

做起各自不同的事

 

而年幼的我

从此

每晚多了一个愿望

请停电吧

我想再到月光河坐一次船……

 

平常生活,欢笑躲藏

《停电了》这首童诗记录了我家在一个突然停电的夜晚所发生的小插曲:像平常一样,晚饭后大家各做各的事。突然,停电了,正在翻看杂志的我,大脑如同电脑死机,不知道要做什么,一片黑。

“爸爸妈妈,怎么办?”大女儿问道,语气里有些焦急。

“妈妈,我害怕。”小女儿带着哭腔说。

“到妈妈这儿来。”我放下杂志,对孩子说。

两个女儿跑到我身旁,老公也从卧室走出来,我们一家四口坐在沙发上,相互依偎,聊起了天。

“姐姐,你看,窗帘好白啊,是被月亮染白的!”小女儿指着从窗户透进的月光兴奋地说。是啊,多么皎洁的月光啊,我才意识到“月华如练”对月色的形容是多么精准。

“妈妈,我觉得月光好像在地面流动一样,我们躺在一条月光河里呢!”大女儿摇摇妹妹的肩膀,又拉拉我的手说。我仔细地看着铺在地面的光,真的在流动!既柔和又充满变化,随着光线强弱的转化,似泛起阵阵微波;忽起忽落的清风吹动着树叶沙沙作响,那是月光河时高时低的水声;从窗楣伸出的几片树叶随风摇曳,投在月光河上的影子变成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漩涡……我们一家坐在沙发船上,顺着这条迷人的月光河飘啊飘、飘啊飘。我和老公给孩子们讲起我们小时候的故事,她们听得很入迷,开心地笑啊笑,那笑声真的就是银铃,在空中叮叮当当地响着,充满感染力,让我们也禁不住跟着一起笑弯了腰……

突然,电来了,客厅被照亮,聊天结束,一切又恢复了原样。

为什么在来电的刹那,好像有一个魔法,让月光河褪去,欢笑也随之消失了呢?

 

有眼可看,为何看不见

“树林里有什么?”海伦·凯勒问,带着对自然美景的期待。

“没什么特别的。”朋友回答。

“怎么可能呢?”海伦心想,“在树林里走了一个小时,怎么可能没见到值得注意的东西?”海伦虽然失明,但凭着触摸,也能发现数之不尽的有趣事物。她能感到树叶柔嫩而对称,喜欢用手抚摸白桦树的树干,或松树粗糙的树皮。春天时海伦顺着树枝摸过去,希望找到新芽,找到大自然从冬眠醒来的征兆。有时,如果运气好,她只需把手轻搭在一棵小树上,便能感受到高歌小鸟的喜悦。

这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海伦·凯勒与朋友的对话,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我常想,要是每个人都会在成年早期突然失明、失聪几天,也许是好事。漆黑会令人更珍惜视力;寂静则能让人明白听到声音是多么美妙。”

为什么对于生活中那么多美好的事物,有眼可见的人,却视而不见?有耳可听的人,却充耳不闻呢?

 

物质更丰富,更感觉不到快乐

“哎,现在吃什么也不觉得有味道。”朋友F盯着满满一桌菜肴说。

“是啊,我有时候都觉得张嘴巴嚼东西都费劲,吃啥都一个味。”朋友Z认同地点点头,手掌支撑着下巴,眉眼低垂,好像困得都要睡着了一样。

“我真是很羡慕小孩子,他们很容易快乐,吃个糖都超开心。”F拿着筷子在空中晃了晃,本想夹起一片干椒牛肉,但又把筷子放回碗上。

F盯着饭店对面一个零食铺,一对母女刚好走出来,大约四五岁的小女孩舔了舔手里的棒棒糖,抿了抿嘴,眼睛微微闭了闭,小鼻子轻轻一吸,嘴角随之上扬。那是十分享受和满足的表情。“这个小朋友吃得也太幸福了吧!”F不禁感叹。

“我也要买一根同款棒棒糖。”我和Z忍不住说道,向这个懂得感受快乐的小女孩投去羡慕和欣赏的眼光。

可如果我们真的得到了一模一样的一根棒棒糖,我们会很开心吗?为什么小孩那么容易满足,大人却失去了快乐的能力?

 

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中间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约翰福音》1:14)创造天地万物的神亲自道成了肉身,主耶稣取了人的样式,来到这个世界。他不仅仅承担了全人类的罪,也真真实实地生活了33年。

约瑟、马利亚抚摸、亲吻过小耶稣的脸庞,邻人们跟他一起在一个水井里取水,门徒和他一起同吃一口锅里的食物,一同行走在加利利潮湿的海边……耶稣不仅被同时代的人们真实地看见过、交谈过、握手过;他也是可见、可寻的神。

耶稣也真实地感受着这个世界,他曾在野地欣赏一朵百合花时说,“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参《马太福音》6:29),他端详着百合心形的叶片,那黄褐色的花蕊直指碧蓝的天空,华丽中带着清新、通透;他的手指可能轻抚过花儿娇嫩的花瓣,轻盈柔和,比丝绸还要细腻;清风拂过他的面庞,淡淡的带着微微甜味的花香随着空气缓缓吸入鼻腔,沁入心脾,多么清雅,又多么浓韵。

耶稣基督降生,住在我们中间,“住”亦是一种态度:当我们舔一舔棒棒糖,去仔细体会味蕾被甜蜜所激发出的丰富感受,那种乐趣不仅存在于舌尖;当我们闭上双眼,用手指去触摸一棵树,通过摸一个嫩绿的新芽,听一声喜悦的鸟啼,我们不仅发现了春日的征兆,更是在拥抱春天。

当我们在不停电的夜晚,选择主动关上灯,和孩子们再次泛舟在月光河上,让笑声尽情随波荡漾,我们懂了——是否拥有欢乐并不取决于环境,而取决于自己是否愿意创造出欢乐。

美好常常蕴藏在寻常生活的细节里,让我们与存在于我们周围那些可触、可摸、可闻、可见的一切互动:真切地去感知、去投入、去连接。当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住”在自己所拥有的生活里,我们就渐渐得到了一颗肉心:柔软有温度。

亲爱的朋友,若是你愿意,也能从一朵花里看到荣耀和尊贵。让我们好好生活,人间值得。“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谢着领受,就没有一样可弃的。”(《提摩太前书》4:4)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