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海外之留学在枫国

 

加拿大是世界发达国家之一,不仅地大物博、景色秀丽,而且有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如高校多且质量高、生活费用低、犯罪率低、文化多元等。这一切使得加拿大连续几年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最佳居住国,每年都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留学生前来深造。

作为在加拿大生活和学习的中国学生,有些什么特别的感受和经验?这里的学校和中国有什么不同?新来的留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经常遇到什么困难?如何解决?下面是几位的经验之谈。

 

 

 

文/李敏霞

 

 

 

学习上

 

来自台湾、现在多伦多大学东亚系攻读硕士学位的张心惠说:“加拿大的政治制度与文化政策注重保留不同族群的特色,并不强调各民族的融合。不强调单一认同而包容多重认同。政府从不积极推广国家主义或爱国主义。相对于美国所注重的‘美国精神’、‘美国文化’、‘美国认同’,加拿大对不同的文化和种族采取极为开放的态度。最好的例子为法语及法裔文化依然完好保存于加拿大,而美国的法裔团体则早已被同化。此外,由于不强调国家主义,社会的排他性自然偏低,文化之中自然表现出对不同的接纳。”

谈到研究生院的学制及学习方法,来自上海、已获得McGill大学MBA(企业管理硕士)学位的吕先生侃侃而谈。他以自己为例,McGill的MBA为两年制,第一年分三学期,全是必修课。第二年分两学期,为选修课。与国内不同的是,第二年可以自选方向,且选择较多。每门课的评分也很有意思,不只看期中和期末考试的成绩,而且也看平时文章、作业、课堂的参与等等。这种评分制的好处在于督促学生平时也得好好学习,不可以期末突击,学生能够真正学到东西。

在学习方法上,也与国内的填鸭式不同。主要表现在:

1. 双向交流--学生不只是被动地接收,而应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对课堂有所贡献。

2. 团体合作--作业通常不是由个人完成而需与他人合作,属集体作业,要学习与他人分工合作。

3. 作业切合实际--国内那种纯理论型作业很少,多为实际型作业,如通过对某公司进行市场调查和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等。

来自哈尔滨现在多伦多大学机械系攻读博士学位的程征(化名),还提出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 选课--他的许多同学都有一门课学到一半不得不退掉的经历。那不仅浪费时间精力,还可能影响学业。他建议新生选课时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征求导师的意见,并多向老生请教。

2. 考试--与国内不同,这里的考试通常量很大,几乎无法答完。故考试时要分配好时间,最好能找到以前的考题,先熟悉题型。

3. 选论文题目--大多数情况下,论文题目要自己找,因此在决定前要多查资料,对课题的可行性、难度等进行充分论证,以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4. 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在这里导师就是老板,要尽量避免与其正面冲突。

 

 

生活上

 

新来乍到,生活和学习会有许多困难。首先是语言问题,其次是文化的冲击。对此。张心惠认为多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大有裨益,如合唱团、球队、各类俱乐部等。吕先生则特别提醒新生两点:一是要开放一些。语言的提高只有通过多练,要利用一切机会让自己开口。二是要预习。特别在语言还有困难时,预习可以帮助你多听懂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

对于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莘莘学子们,除了学习的压力外,最大的问题就是那种孤独寂寞的心境,和对家乡亲友浓烈的思念了。如何才能使心灵得到平安、生活充满温馨呢?

程征感慨道:“刚出国的头三个月是最想念故乡,最思念亲人的时候。不仅学习紧张,文化冲击也很大。这时候教会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当我坐在教堂里唱赞美诗,特别是唱那些熟悉的、在中国唱过的诗歌时,就忘记了自己是身处异国他乡,心灵得到了极大的安慰……教会里有许多背景、经历和自己大致相同的弟兄姊妹,遇到困难大家会一起想办法,如买家具、租房子等等,教会就像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

张心惠则说教会不只是给学子们提供了一个社交环境,其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基督徒们流露出来的活泼灵性和彼此相爱的精神。她说:“唯有在基督里得到满足,才能对身处异国他乡的压力和乡愁积极面对。教会对留学生最大的帮助不是生活上,而是对生命本质问题的解答。真正使留学生得到安慰和扶持的是弟兄姊妹间开放的态度、敞开的心门,是他们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全心仰赖神的生活。”□

朋友们,愿你在美丽的枫国生活学习愉快,找到你心灵的故乡!

 

作者来自福建,现住加拿大安省密西沙加市。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