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民
前言:在过往无神论教育下,达尔文进化论深深地刻在许多人心目中,以致很难再接受任何其它观点。事实上,达尔文进化论只是探讨“物种起源”的一个理论,并未涉及“宇宙起源”或“生命起源”的讨论。而今日的进化理论已有多元化的改变与发展。本期介绍几种关於生命起源,尤其是创造论的看法,系在不同时期由不同的科学家与神学家提出,试图探讨创造的奥秘。这些文章可以使读者明了,基督徒的智慧、理性亦有限,他们也会有不同的看法。但那不会动摇基督教信仰的根基,不会也不应破坏基督徒之间的和谐。
圣经开篇《创世记》第一章第一节启示我们:“起初,神创造天地。”接下来,《创世记》第一章用简练的笔墨,概括地描绘天地间沧海桑田的巨变。从“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的状况,到光与暗(昼与夜)分明(第一日),天上大气层与天下海洋分明(第二日),水与陆分明、陆地植物生发(第三日),天体被造、日月星辰分明(第四日),水里空中俱各充满被造活物(第五日),陆地充满被造活物、有神属灵形像的人类被造、负责管理万有(第六日)。《创世记》第二章更详细描述亚当(从尘土)和夏娃(从亚当)的先後被造。
至于神究竟如何创造了天地万物,在基督教中有两大派基本看法。
第一大派是“特殊创造论”(Special Creationism),主张神曾经亲自用他全能的命令,“说有就有,命立就立”,逐步刻意从无到有创造了天地和各从其类的生命。
按照创造时间跨度之短长,特殊创造论又分为“年轻地球创造论”(Young Earth Creationism)或称“权威创造论”(Fiat Creationism),“年老地球创造论”(Old Earth Creationism)或称渐进创造论(Progressive Creationism)。
第二大派是“神导进化论”或“有神进化论” (Theistic Evolutionism),主张神用自然进化的手段,完成他起初超自然设计好的创造全过程。
本文就这两大派别的三大看法,做一基本比较和简介。
(一)特殊创造论
按照对《创世记》六日创造的不同神学解释,和对宇宙年龄、地质年代与生物化石记录的理解,主张神亲自刻意创造的特殊创造论,可分为两类。一派为“年轻地球创造论”或“权威创造论”。该理论按照六日字面理解,主张神在不太久远之前(可能近至数千至数万年前),用短短六日完成创造大工。
另一派则为“年老地球创造论”,又名“渐进创造论”,则不按六日字面的理解(亦有其圣经根据),接受年老宇宙(大约一百五十亿年)和年老地球(约四十五亿年)的观念,主张神在漫长的年代里逐步实施创造。
此外,另有“时沟说”(The Gap Theory),试图调和年轻与年老地球创造论,主张在起初神创造天地(《创世记》第一章第一节)之後,与《创世记》第一章第二节开始所描绘的六日特殊创造之间,有一个漫长的年代间隔和其间的化石记录。起初创造的天地因天使堕落而被毁,故而出现《创世记》第一章第二节所描绘的“地是(解释为变成)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的局面,後来的六日短时创造,算是神亲自刻意的重新创造。
近些年来,年轻与年老地球创造论阵营中,一些学者超越创造时间跨度短长之歧见,联合倡导“智慧设计理论”(Intelligent Design Theory),主张宇宙和生命的传奇历史充满了智慧设计的蛛丝马迹,详情请见本期另文介绍。
1.年老地球论
年老地球创造论或渐进创造论又至少可细分为四小类,兹简述如下。
(1)一日千年论说 (Day-Age Theory),主张神亲自刻意的六日创造工作,大体均匀分布在六个漫长的年代中。天文学者、“信之有理”机构(Reasons to Believe,www.reasons.org)创办人Hugh Ross,是当代年老地球创造论的知名发言人,他在《创造与时间》一书中,解释年轻地球创造论所主张的晚近(几千至几万年前)与六日短时创造说法之谬误,提出年老宇宙地球之圣经与科学根据。
物理学家Gerald L. Schroeder,则提出“创世记的宇宙时间”(Cosmic Time of Genesis) 概念,试图调和六日创造与年老宇宙论的表面矛盾,主张宇宙大爆炸後,因为宇宙背景辐射之急剧降温,而带来宇宙时钟之指数减速,从而导致六个二十四小时等长创世日(从宇宙大爆炸往前看时间),刚好对应六个次第成半缩短的漫长年代(按地球日长短回溯看时间)。
为调和传统一日千年说的六个创造年代与地质年代的某些细节的矛盾,还有人主张《创世记》六日所代表的六个漫长年代,互相有部分的重叠。
(2)间断日论(Intermittent-Day Theory),主张神的确用六日短时间来完成包括生命在内的基本大类别的创造。不过这六日特殊创造前後,均有漫长(而可能重叠)的地质年代相隔。不排除生命基本大类别在神“各从其类”被创造後,按照神许可的进化机制,跨越生物种与属的分界,而演变成更加丰富多彩的生物圈。“跨学科圣经研究所”(Interdisciplinary Biblical Research Institute) 主任Robert C. Newman,即是当代“间断日论”的代表。
(3)文体架构论(Framework Hypothesis) 则主张《创世记》第一章的六日创造是希伯来对仗文体的书面手法,不代表真正的创造时间之次序。第一、二、三日的创造,在文体上分别与第四、五、六日的创造作对仗:第一日光对应第四日光体,第二日水和空气对应第四日水生动物和飞鸟,第三日旱地和植物对应第六日陆生动物和人类。
(4)启示日说(Six-Day Revelation),主张六日不是指创造用了六日,乃是指神花了六日,向《创世记》的作者摩西启示神起初创造天地的来历。
2.年轻地球论
年轻地球创造论的近代倡导者,以1972年成立的创造研究院(The Institute for Creation Research,简称ICR,网址www.icr.org)发起人Henry Morris博士和同道们为首。Morris 和同道在1961年出版The Genesis Flood (《创世记的洪水》),倡导洪水地质学(Flood Geology),以挪亚时代的全球性大洪水灾难的後果,来解释地质年代中岩石和煤矿的快速形成,以及化石记录中的大量生物死亡现象。
年轻地球创造论者承认,年轻宇宙和地球的提法,与当代天文物理和地质科学主张年老宇宙(大约一百五十亿年)和地球(约四十五亿年)的提法截然相左。他们坚持认为,任何特殊创造都难免貌似年老,但这种“表观年龄”现象并非神刻意与人类作迷藏。
他们对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法(Radiometric Dating Method) 的可靠性提出质疑,指出该方法不能确证背後的三重假设(母子元素起初比例确定、衰变体系封闭、衰变速率恒定)。他们也正面提出一些仍有争议的有关宇宙和地球年轻的证据,比如,按照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大气层中碳十四(C14)的非稳态增高浓度,地磁强度的衰变,海洋盐份含量等来推算,地球的年龄可能短至五万年内。
该理论支持者美国律师W.R.Bird 在九十年代初,整理出版《突然出现学说》(The Theory of Abrupt Appearance),提出宇宙天体、地上生物快速突现的论点、论据。例如,巨型气体行星(如木星、土星)快速形成的设想,近来获得超速计算机模拟实验结果的支持,发现时间上仅需数百上千年而非千百万年。这类科学研究至少表明,主张宇宙天体快速形成的假说不容忽视。
年轻地球创造论者根据任何意义上的生物死亡,皆源自人类始祖犯罪堕落的一种神学思想,否认地质年代的悠久性,主张用《创世记》全球性大洪水灾难的後果,来解释地质年代中化石记录下来的生物大规模死亡现象。年老地球创造论则承认地质年代悠久,其中部分人也接受在挪亚时代,人类聚居地区发生局部(而非全球)大洪水的看法,认为人类始祖犯罪堕落只是带来人类的死亡,而其它生物的死亡则古已有之。
尽管有来自科学证据方面的诸多挑战和疑问,按照Paul Nelson 和John Mark Reynolds 的说法,年轻地球创造论之所以仍然值得研究下去,乃是基于三方面理由:首先,过去二三十年来,这个理论在批判中已经获得不断改进与发展﹔其次,许多初代教父和传统教会持守这个观点;第三,年轻地球创造论在理智上激动人心,有激发人信神的力量。
(二)神导进化论
神导进化论否认神在宇宙天体演化和地球生物进化历史中,曾不断亲自介入而逐步刻意创造,主张神按照他无比的慷慨和卓越的智慧,预先设定好我们的宇宙,按照他独具匠心的美意,自自然然地进化而来,直到有丰富多彩的生命诞生在地球上,及解读万物的人类出场。神导进化论的当代发言人,是美国密西根州加尔文大学(Calvin College)物理系的Howard J. Van Till 教授。
Howard J.Van Till 教授接受圣经所启示的神创造万物的神学信条,拒绝哲学意义上的 “进化自然主义”(Evolutionary Naturalism)世界观和无神论。不过,他认为若撇开这种整体无神世界观基石上的进化概念,“进化”作为科学界广为接受的一种关乎宇宙和生命历史的合理科学解释,基督徒完全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更不必将进化与创造对立开来,非此即彼、势不两立。
虽然Van Till 教授要基督徒不要害怕进化的科学观念,但他并 不喜欢神导进化论(Theistic Evolutionism)字眼中对进化的强调,认为它容易误导基督教内外人士。他建议改称神导进化为“进化式创造” (Evolving Creation),或者最好改称为“全备天赋创造论”(Fully Gifted Creationism)。即慷慨和睿智的神,毫无保留地赋予宇宙自身完整无缺且自我逐步实现的所有生机和潜能,借助宇宙演化和生命进化的自然手段,完成当初神超自然设计的伟大创造。
Van Till 教授认为,在神造万物的共同神学前提下,可以对创造生发历史(Creation’s Formational History)进行讨论。而前述特殊创造(Special Creation),只是其中的一个可能图景。进化式创造(Evolving Creation),则是与之相对的另一幅可能图景。在Van Till 教授看来,特殊创造暗示自然界缺乏许多生命发生所必须但神没有预先赋予的潜能,故而需要神不时地插手宇宙时空来施行特殊创造,以弥补自然之不能。而进化式创造模式则显示,神毫无保留地全然赋予宇宙自然以充分完备的潜能(所谓“充裕的创生经济”,Robust Creation’s Formational Economy),导致“丰硕的创生历史”(Fruitful Creation’s Formational History),故神毋需一而再再而三地干预创造过程。
因此,这两幅神创造的图景在他看来,只是量的区别,而非质的区别。而这种毫无空缺的进化式创造模式,代表神极其慷慨大能的作为,并不自动为自然主义和无神论提供理论根据。
Van Till教授认为基督徒执意持守特殊创造模式,而白白地把这种进化式创造模式拱手让给自然主义和无神论,是一个悲剧。进一步澄清,进化的随机性也丝毫不表明创造没有目的,就像人间赌场中的随机设置,不表示赌场没有赚钱目的一样。
Van Till教授还指出,特殊创造模式和智慧设计理论,都是在寻找一些需要神来填补的“空缺”(Gaps),他认为这种提倡“空缺之神”(God of Gaps)的传统做法,其实是不明智之举。因为这些现行所谓的“空缺”,比如进化链上的重要缺环(第一生命细胞之源,寒武纪生物大爆炸现象等等),Michael Behe 提出的细胞内“不可简化的复杂性”(Irreducible Complex)推导出生命组织自发起源之困难,可能只是现在有限知识里的暂时空缺,而不一定是真正存在的空缺。
反对神导进化论的人则指出,神导进化是传统自然神论的一个翻版,神好像一个高级钟表匠,造好表,调好时,让表自个儿去有条不紊地运行。Van Till教授不同意这样的类比,因为神不必是在特殊创造的“空缺”中有用武之地的神,他乃是在宇宙整体毫无空缺的创生历史背後显明其无穷慷慨而智慧无限的神。
特殊创造论者认为,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在或近或远的过去被刻意创造出来,而彻底的神导进化论者则认为始祖仍然是进化的产物,《创世记》第二章关于亚当(从尘土)和夏娃(从亚当)先後被造的记载是有神学涵义的诗意与寓意的表述,而不见得是摄影式写实录。如此说来,人类始祖并不具有历史真实性。但另外一些神导进化论者,则基本接受人类始祖特殊被造的圣经记载,认为夏娃从亚当身上被造,而亚当或从尘土被造,或从类人猿中被神挑选出来而修改成人,继而赋予与神相通的灵而成为有灵的活人。
(三)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基督徒相信神创造万有这个共同的神学前提,但对宇宙生命的生发历史的神学和科学解释,则有很不一致的看法。从重神学而严格字面解释《创世记》头几章,到重科学而崇尚诗意灵意解经,从完全开放的有神科学方法论,到完全封闭的自然主义科学方法论,从年轻到年老宇宙观,从创造与进化的决然对立到调和统一……
神一方面藉助大自然,让人在科学解读中不断认识神叹为观止的创造作为,另一方面藉助圣经特别启示人类,神多次多方地介入人类历史中,就如人类始祖的被造,挪亚时代的大洪水,亚伯拉罕的蒙召,先知的受膏,人类救主藉助童女生子而道成肉身,神迹奇事异能的彰显,死人复活的历史事件和末世前景等等。让我们放下神学与科学的某些成见,本著审慎谦虚的求真精神,来不断认识神伟大的创造和奇异的救恩。
作者来自中国,现住美国新泽州。
参考读物:
科学与基督信仰对话书选﹕
(1) J.P.Moreland and John Mark Reynolds, eds., “Three Views on Creation and Evolution”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1999)
(2) Richard F. Carlson, ed., “Science & Christianity: Four Views ” (Downers Grove, IL: InterVarsity Press, 2000)
(3) Del Ratzsch, “The Battle of Beginnings: Why Neither Side is Winning the Creation-Evolution Debate” (Downers Grove, IL: InterVarsity Press, 1996)
(4) Gerald L. Schroeder, “The Science of God” (New York: Broadway Books, 1997)
(5) John Polkinghorne, “Belief in God in an Age of Science”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8)
(6) 潘柏滔﹐”进化论﹕科学与圣经冲突吗﹖”(Milltown, NJ: 更新传道会﹐1984)
(7) 李志航﹐”科学对基督教的挑战”(台北﹕雅歌出版社﹐1993)
(8) 里程﹐”游子吟﹕永恒在召唤”(台北: 校园书房出版社﹐2000)
(9) Phillip E. Johnson, “Darwin on Trial” (Downers Grove, IL: InterVarsity Press, 1991)。中译本”审判达尔文”﹐钱琨﹐潘柏滔﹐李志航﹐何天择 译 (Petaluma, CA: 中信出版社﹐1995)
(10) Phillip E. Johnson, “Reason in the Balance﹕The Case Against NATURALISM in Science, Law & Education” (Downers Grove, IL: InterVarsity, 1995)
(11) Phillip E. Johnson, “The Wedge of Truth: Splitting the Foundations of Naturalism” (Downers Grove, IL﹕InterVarsity, 2000)
(12) Henri Blocher (潘柏滔﹐周一心 译)﹐”创世启示﹕创世记一~三章深度解析”(台北: 校园书房出版社﹐2000)
(13) Johnathan Wells, “Icons of Evolution: Science or Myth? Why much of what we teach about evolution is wrong?” (Washington DC: Regnery Publishing, Inc., 2000)﹐ 中译本”进化论的圣象﹕课本教的错在哪里﹖”钱琨﹐唐理明 合译 (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2002)
年轻地球创造论书选﹕
(1) Henry Morris (韩伟 等译)﹐ “科学创造论”(East Brunswick, NJ: 更新传道会﹐ 1979)
(2) Henry Morris & John Morris, “The Modern Creation Trilogy” (Green Forest, AR: Master Books, 1997)
(3) W.R.Bird, “The Origin of Species REVISITED: The Theories of Evolution and of Abrupt Appearance” (Nashville, TN: Thomas Nelson, Inc., 1991)
年老地球创造论书选﹕
(1) Hugh Ross, “The Creator and the Cosmos: How the Greatest Scientific Discoveries of the Century Reveal God” (Colorado Springs, CO: NavPress, 1993)
(2) Hugh Ross, “Creation and Time: A Biblical and Scientific Perspective on the Creation-Date Controversy” ( Colorado Springs, CO: NavPress, 1994)
(3) Hugh Ross “Beyond the Cosmos: What Recent Discoveries in Astronomy and Physics Reveal About the Nature of God” (Colorado Springs, CO: NavPress, 1996)
神导进化论书选﹕
(1) Howard J. Van Till, “The Fourth Day”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1986)
(2) Howard J. Van Till, Robert E. Snow, John H. Stek, and Davis A. Young, “Portraits of Creation”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1990)
智慧设计理论书选﹕
(1) J.P.Moreland, ed. “The Creation Hypothesis: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an Intelligent Designer” (Downers Grove, IL: InterVarsity Press, 1994)
(2) Michael Behe, “Darwin’s Black Box﹕The Biochemical Challenge to Evolution”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96)
(3) William A. Dembski, “The Design Inference: Eliminating Chance Through Small Probabiliti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4) William A. Dembski, “Intelligent Design: The Bridge Between Science & Theology” (Downers Grove, IL: InterVarsity Press, 1999)
(5) William A. Dembski & James M. Kushiner, eds. “Signs of Intelligence: Understanding Intelligent Design” (Grand Rapids, MI: Brazos Press, 2001)
(6) Neil Broom, “How Blind is the Watchmaker?: Natural Design & the Limits of Naturalistic Sciences” (Downers Grove, IL: InterVarsity, 2001)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