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在哪里并不重要——用你的话语,塑造孩子! / 刘帆

《箴言》18∶21 说∶“生死在舌头的权下,喜爱它的,必吃它所结的果子。”
过去,我只是在道理上相信,并无实际经历。当我伴随著孩子走过20载春秋,我完全理解了这句话。我要真心告诉你∶“话语能塑造孩子。在孩子面前,你千万要注意自己的话语!”

 
 

妈妈,我是残障人士吗?

 
我的大儿子马克(Mark),今年20岁。
在2岁时,他被诊断为自闭症。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带给我们许多麻烦。在我心中,那些麻烦不足挂齿,我最担心的是,他将来会如何?多少次,我含著眼泪这样问医生,所有医生都摇摇头∶“无法回答你!”当一个孩子到了5岁还不会说话,小学毕业时福利!”还写不出完整的句子,高中时只能断断续续地用单词,既使是专家,又能说什麽呢?

然而,既使沮丧、灰心,我也要逼著自己赞美上帝,并说出充满信心的话语,说出对孩子的赞美。几年操练後,我开始可以控制自己的言语。
在马克上中学後的一天夜晚,他问我∶“妈妈,我是残障人吗?”我知道他在学校常常被同学取笑,他感到很自卑。我决定用正面、肯定的话语,改变他的思想模式。我反问他∶“你的同学,数学都能拿A吗?”他摇摇头。“这就对了!虽然你不像同学那样叽叽喳喳,可以说好多的废话,但你是上帝很特别的孩子!”接下来,我就一一说出他的聪明、他的与众不同之处。
也许是因为我常常夸奖他的数学能力,所以,即使他像其他青少年一样,读书不太专心,但他对数学却特别用心,数学成绩也一直十分优异。
可见,父母的话语是孩子心中的种子,谁知道哪一天,会发芽开花呢?

 
 

你一定可以考到驾照!

 
17岁那年,他想考驾驶执照。可是,他考了7次,都以50分而告失败。他有点想放弃∶“妈妈,我觉得自己永远考不到驾照!”他的老师们劝我,去为他申请一张残障人免费公车票,教他如何搭公车上学。

虽然我承认老师的话有道理,但我还是不服输。我对他说∶“你一定可以考到驾照!你不要放弃!上帝既然赐给你聪明,就不会让你依靠社会

我给他在网上注册了驾驶学校课程。那个课程设计得十分生动,用卡通故事和图表来解释各项交通规则。每一课的後面都有许多考试题。这种有趣的课程挑起他的兴趣,於是,他在一周内完成了整个课程,并以98分的成绩,顺利通过驾驶执照的笔试。
18岁那年,他终於拿到了驾照!接下来的两年多,他开车去聚会、看球赛、上学,甚至帮我买菜。他安全驾驶,比我还遵守交通规则。
看来,我们父母的责任不是贬损、指责,或整天唠叨孩子哪里出错,而是做他们的啦啦队和帮助者,按照他的特质来鼓励他,而不是拿他与别的孩子比较。有智慧的父母,就是要让孩子看到,上帝造他,与别的孩子不一样,他是独特的,是上帝的精品。他有上帝赐给的聪明才智,会成为社会的财富,而非包袱。如此,我们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心。
 
 

帮助他面对自己的软弱

 
终於,马克高中毕业了!我们鼓励他去上大学。虽然我们不知道他能否独立上课,但不试一下,怎知道呢?
第一学期,我让他选最简单的英文课。我陪他去学校,在家教他整理笔记,还带他去大学的特殊学生服务处,向校方寻求帮助。於是,他得到一位很有耐心的华裔教授作为学业辅导员。
其实,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智商都很高。我们做父母的,要持之以恒地肯定他们,扶持他们,使他们终有一天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马克在数学和电脑方面十分出色,所以,我们就建议他选择电脑专业。然而头痛的是,他还是要面对大学公共课程。最大的困难,是他的阅读能力十分差,也不会写作!
第一次我辅导他写作文时,差一点没被他气蒙了!他竟然拿著笔,听我说一句,他就记一句。这哪里是写作文,简直就是抄袭!我怎麽生了这麽笨的儿子!我有点灰心!不过,我不放弃。我们为他请了一个家庭教师,每周都来教导他写作。
从头到尾,我们没有贬损孩子。因为,学习方面的障碍,并不是他的错。贬损只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严重的伤害,使他一辈子都不愿意写作了。我们要做的,是帮助他面对自己的软弱。
 
 

也觉得自己可以当作家

 
这个璁假,马克按照辅导的建议,选了一门《媒体学》(Mass media),这是他第一次选文科的课程。上课第一天,教授就布置了一篇文章。於是,马克又来找我∶“妈妈,你可以帮我写作文吗?”
“你不需要我帮,你可以自己写!你心里怎麽想的,就用自己的话写出来。不要抄袭,因为别人再美的词句也表达不出你真实的感情。”
他耷拉个脑袋走出去,趴在书桌前写了好几天。在交功课的前一天,我问他∶“现在,我可以读你的文章吗?”他回答∶“不必了!我已经写好了。”
“你忘了,我是你的粉丝(fans)啊!怎能不读你的文章呢?”对一个20岁的孩子,我只能用朋友般的语气恳求他。他看看我,咧著嘴笑一下,就在电脑上调出他那篇文章,《没有媒体的一天》(No Media Day)∶
“媒体是一种公共交流管道,常常借著报纸、广播电台、电视等工具来完成。我不知道自己会被媒体影响,直到有一天我参加了一个活动∶‘无媒体的一天’。当我24小时都没有上网、看电视、听收音机或使用任何媒体,我感到很失落,也很孤独。”
接著,他描叙了那一天,他看到的看板,以及别人车後面的标语等。他发现,生活中媒体其实无所不在。他描叙了媒体对他的影响∶
“我在媒体中找到自我┅┅没有媒体的那天,我最渴望的是看篮球比赛。那些篮球明星是我的榜样,我羡慕他们超凡的技能和体力┅┅
“没有媒体的一天,我实在感到孤独,懒洋洋地打不起精神。因为我常常独自一人,媒体就成为我生命的一部份┅┅我已经无法离开媒体,我感觉自己对媒体上瘾了。”
读到这里,我不知道该是为他高兴,还是伤心。他开始知道如何写作了,但他内心是如此孤寂。他现在无法在现实中找到很多朋友,就将孤独的心放入虚拟的媒体世界。我除了觉得亏欠他,还能说什麽呢?
“你很会写作,很能表达自己真实情感,这就是你文章的动人之处。我认为,你将来会成为作家!” 我的心在落泪,嘴上还是鼓励他。他点著头,满意地笑了∶“我也觉得自己可以当作家!”
看著他天真的笑容,我知道,我还有机会继续塑造他。有人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这话一点都不对。人的起跑线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否沿著上帝设定的跑道,跑到终点,他是否可以成就上帝在他身上的命定和呼召。
 
 
作者来自中国,现住美国加州。
《海外校园》114期

《“起跑线在哪里并不重要——用你的话语,塑造孩子! / 刘帆”》 有 1 条评论

  1. 铁皮娃娃的playground 的头像

    “妈妈,我是残障人吗?”这一问惊心动魄。 这个见证写的应该是一个高功能孤独症的孩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