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我在哪里?——一个80后的思想札记

(图片来自https://cdn.pixabay.com)

 

 

 

文/Joseph

 

 

 

公交汽车从我身旁缓缓驶过,我下意识地瞥了一眼,看见里面挤满了人,都艰难地惦着脚尖、扭曲着身体,试图在狭窄的空间里找一寸属于自己的空间。车子在前方的站台停下,车门还没完全开启,已经有人从狭缝当中挤了出来,或者说被挤了出来。转眼间,车里的人流“喷涌”而出。

我望着下车后行色匆匆的人们,每一张面孔都没有表情,他们急急忙忙地往下一个目的地奔去。绝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有一个共同的社会符号——“80”后!

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每一天,都可以看到这一普遍而又独特的群体,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我叫Joseph,生于1986,卒于……?

   

 

虚无是我的信仰

 

叔本华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两者间摆动。”若干年前读到这句话,心中的各样美好似乎被轻轻地撞了一下,但慢慢地,理想或者欲望变得虚无,我开始怀疑生命的意义所在。

我在哪里?我不知道!什么是“我”?是一种存在,因我思故我在?那么“我”的所谓“存在”又是怎样的一种存在,是肉体性的还是灵魂性的?……这样的问题开始困扰甚至影响到我的日常生活。对我来说,唯一的自我保护,就是自觉地堕入虚无的泥潭当中。我曾在日记中写道:“如果没有信仰,那虚无就是我的信仰。”

2009年6月,我大学毕业。让我和我们这一代苦恼的是,出了校园,找不到满意的落脚点,甚至,连一个落脚点都没有。就像公交车上挤压的人群,每个人都试图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可是,即便在挤压的人群中艰难地找到一寸落脚点,那然后呢?这样艰难地站立、艰难地呼吸、艰难地寻求舒适,到底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生存吗?!

我们出生于80年代中期,那时,崔健创作了《一无所有》,而2009年大学毕业时,我们发现,自己真如歌中所唱是“一无所有”。辛辛苦苦地忙碌一年,却在这座城市买不起一平米的落脚点。

我们不但在物质上一无所有,精神上也空虚无比。许多80后,早已自觉地“成熟”起来,对所谓的精神追求嗤之以鼻。我们全部的追求,只在于那还没有得到的几平方米,或者如时下流行所言的“5子”——金子、房子、车子、妻子、儿子。整整一代的80后,也无法逃出叔本华所言的“钟摆理论”。

从肉体到灵魂,一代人似乎完全被生活所裹挟,就像一群蚂蚁,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努力地忙碌,却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生命中的紧箍咒

 

我们走到了生活的尽头,迷茫、无措。在一个狭小的生活空间中,80后寻觅着属于自己的一寸立足之地。在无望的生活中遁入虚无,每天麻木而忙碌,过着似乎充实的生活。

可是,那个潜藏在内心深处不屈的灵魂,却总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不断地向我发出怒吼:“我在哪里?希望在哪里?”而我,无法逃避这样的质问。我感到莫名地难受,甚至恶心到想要呕吐。

是的,我在哪里?

是的,真正的我就是那个反抗着的灵魂,我一直都在反抗生活的虚无,虽然已被绑架,却不肯投降!虽然整个身心似乎已经被“虚无”这个敌人完全制服,但真正的我,却依然在角落里做着顽强的抵抗。

我用尽所有的力量去和“虚无”战斗,努力想跳出叔本华加予的断言,并找寻自己生命的真正希望所在。可是,“虚无”一次次地将我击败,叔本华的那句断言更像我生命中的紧箍咒,我越挣扎,越虚无。

筋疲力尽之后,我颓丧地对灵魂说:“靠着自己,我已经尽力了,可是,我输了。”

我在哪里?希望在哪里?我依然不知道,只是,我终于发现了自己的无能为力。

   

 

微弱却温暖的光

 

我趴在那个角落,那个我尽了最大努力却依然败给“虚无”的灵魂战场。黑暗包围着我,吞噬着我,那是一种多么巨大的绝望感啊!而我,再也没有抵抗的力量了。

可是,隐隐之中,我却感觉到身后的一丝暖意,我努力睁开眼睛,发现在这样的黑暗中,竟有一点微弱的星光在闪耀。虽然微弱,却温暖,似乎这光能直接照进内心,并让我涌起一股莫名的力量。这股暖流不是来自于自己,而是来自于那道光。

我靠着这种力量站立起来时,发现地上躺着一把残破的名叫“自义”的刀。我再细看自己,发现全身上下竟然如此污秽不堪,无数叫做虚荣、狡诈、骄傲、邪欲、妒忌的细菌已沾满我的身体。这样的自己,真是令人厌恶,也令此刻的“我”深感恶心。

我无助地哭着,不是因为自己的污秽,也不是因为自己的无能。而是,当我再一次注视那道微弱却温暖的光时,我知道自己身上的污秽随着“虚无”,一起被这光涤净,而我,则被一种由心生出的喜悦所充满。

这时,我突然明白,寻找“我在哪里”已经没有必要了,因为光在这里,因为道路在这里,真理在这里,生命也在这里!这生命,不再是虚无如蚂蚁般的脚步匆匆,不再是为生存而努力拼命,而是你可以靠着他勇敢并喜乐地活着,过一种真正自由的生活!“上帝就是光,在他毫无黑暗。”(《约翰一书》1:5)

 

作者来自杭州,现住上海。

原载于OC122期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