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往日的风暴

 

要离开过去的阴影和困扰,首先要回到过去,面对过去。

 

 

 

文/ 孙燕

 

 

 

女儿三四岁的时候有了“时间”的概念。那时,她对什么事情不满意,不管是她自己做的或是别人做的,都会边哭边大喊:“我要时间退回去!”可能开始她还是为那件事情而哭,后来就是为时间不能退回去而哭了。她第一次这样说的时候,还真让我心中一震。

其实,为时间不能退回去而难过的,何止是孩子?作为成年人,我们也会想,如果时间能够退回重来,某些事情能以另一种方式发生,该多好。

 

 

过去,不堪回首

 

当年龄渐长,我们或多或少总会有一些不堪回首的过去。有的是因为自己的罪与错,有的是因为别人的罪与错,也有的,谁也没有做错什么,但就是有缺失、有遗憾、有不完满。回首往事,我们依然会有各样复杂的情绪。身为基督徒,我们又该如何看待那些“过去”?

比如他,一直记得那年除夕,还是小学生的他走进厨房,看到躺在地上喝农药自杀的母亲。失去母亲的痛苦、悲伤和愤怒一直陪伴着他的成长岁月。信主后虽然平复了很多,但每年一到春节前后,他的内心还是会翻江倒海。而这件往事,自尊的他一直不愿提及。

比如她,内心深处一直不能原谅当初做的那个轻率决定,那时她没有把年长姊妹的劝告放在心上,而之后情感上的伤痛是她始料未及的。这么多年,每当看到某一个年龄的孩子,她都会想——那个孩子如果被生下来的话,也会这么大了。

很多时候,我们常会引用一句经文来试图劝勉、安慰那些不能从过去阴影中走出来的朋友,那就是保罗所说的:“……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腓立比书》3:13-14)

保罗所说的忘记,更多是指他过去在世人眼中的成功:纯正的希伯来血统、良好的教育背景、严谨的法利赛人的传统。而在信主之后,这一切以前于他有益的,他都看作是有损的,是该去忘记的。所以,这里说的忘记,并不是针对我们过去所有往事的普遍性教导。

 

 

过去,影响现在

 

在《鱼儿别上钩——揭开基督徒生活挣扎的12个迷思》一书中,其中有一条迷思,就是“忘掉过去”。很多弟兄姊妹尝试这样去做,也许一时会有效果,但却无法真正做到,于是带来更多的自责、痛苦与自我怀疑。

其实,这些过去的事情并没有真正过去,当这些事情还在困扰我们时,它们就是实实在在地发生在“现在”的,无论在情绪层面还是在事情层面上。当我们有过去的心结没有解开时,莫名其妙地,在生活中会一再遭遇类似的困境。比如,有些人在人际关系中受过伤害,现在依然无法面对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或者这一类人;或者反之,自己曾经伤害过他人,也始终无力面对受伤害的人或者这一类人。

有些事情我们可以意识得到,有些事情未必能清晰地意识到,但我们常会在某些情境下莫名其妙地发火、焦虑、恐惧,而这些被按动的情绪按钮,隐隐地指向过去的某个人或某件事。我们的“过去”就活在“现在”,成为影响此刻之我的强有力的一部分。

Joy for the Journey—A Woman’s Book of Joyful Promises(《快乐之旅》)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笔者试译如下:

“要在自己生命破碎之处坚强起来,我们需要做两件看似相反的事情:坚持下去和放手。我们想方设法挖掘出的那种让我们继续走下去的勇气,也正是那种让我们可以把生命中的碎片收拾起来,并全部摆放在上帝脚前的勇气——而他为我们所做的,远不止于带领我们穿越风暴。”

这段话确定无疑地说明了我们应当如何身处“现在”去面对“过去”。

 

 

面对,需要勇气

 

情绪取向疗法的创始人Leslie Greenberg有一句名言:“你只有到达一个地方,才能离开这个地方。”要离开过去的阴影和困扰,首先要回到过去,面对过去。这种面对,既是心理层面的,也是灵性层面的。我们需要把过去的阴影带到今天的光中,真实地面对,看清楚。面对之后,才能走出来。

首先,要把过去的创痛带到自己面前。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无法面对自己的过去,于是就把那些记忆打包,放在心灵的储藏室中。当伤痛太深时,这是一种自我保护。

但如果一直如此,就会成为一种逃避和压抑,甚至是自欺欺人,只是为了维持一个“我还好”的假象。“面对”不是容易的事,需要很大的勇气,也会让人有失控、痛苦、悔恨等种种情绪,但唯有面对,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对自己的过去负责。

中国文化中有很深的耻感文化的传统,我们往往希望维持自己的面子,不愿意在他人面前暴露自己的软弱。当我们把过去藏起来,羞于、耻于去谈及时,这些事情就自然地停留在阴影中。

要更好地面对,我们还需要把这些过去带到他人的面前。他人的存在本身会给我们提供不同的思考角度,以及情感的支持。当然,我们并不是随意把伤口给他人看,这个“他人”应该既成熟、有见地,又能够理解、支持并且让人有安全感,而不是像约伯的朋友那样,只是站在“正确”的立场上教训人。

有时,这个他人是自己的亲人、朋友;有时,我们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比如一个受过良好专业训练并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有时,是我们在教会中的牧长。能够真诚地敞开,向他人分享、述说,这本身就是一个医治和处理的过程。

 

 

面对,必须诚实

 

国内心理咨询业整体上还处于发展阶段,我们不是总能找到合适的咨询师,但有些问题确实需要专业的帮助,才能较为妥善地处理。目前,一些教会有了辅导事工,但总体还是比较欠缺。

作为辅导者,首先要能面对他人过去的失败、创痛、罪与错,同时也得能够面对自己的软弱和情绪起伏。当我们自己是逃避者的时候,往往会急于提供标准答案和解决方案,而缺少陪伴、倾听、理解的耐心与能力。而当我们能够面对自己的过去的时候,我们也会成为他人的帮助者。但真正能帮助我们面对过去,还得自己来到上帝的面前。

对于自己的罪与错,圣经教导我们要悔改;对于他人的罪与错,我们则要饶恕。悔改和饶恕不是我们凭教养、意志努力可以做出的,只有真正倚靠上帝才能做到。

按照该如何做一个基督徒的“标准答案”而做出的悔改和饶恕,往往是表面的。真正的面对,是要在上帝面前,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像诗篇中的诗人、像约伯那样向上帝倾诉、质问、呼求、撕心裂肺、眼泪汪汪。

这个过程真实也漫长。但唯有在上帝面前,我们才能把过去带到光中,让上帝来掌管我们生命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间点,并相信他必能掌管。

在圣经中,约瑟被哥哥们陷害,他后来给长子起名叫玛拿西,意思是忘记,说“上帝使我忘了一切的困苦和我父的全家”(《创世记》41:51)。想来,他确实得到了上帝的安慰,但他在这里说“忘了”,这未必没有一点逃避的意思。一个人怎么会忘了“我父的全家”呢?显然是因为太痛吧。后来,他重新遇到哥哥们,他的大哭说明,他在上帝、在人面前再次真实地面对这段伤痛的过去,并且能完全真实地去饶恕。

面对过去不容易,但作为基督徒,在上帝面前我们有一个其他人没有的额外礼物,就是对未来、对永恒的盼望。其实,心理咨询也并不仅仅是指向过去的,面对和处理了过去,还要用“未来”来牵引,让受伤者把眼光引向自己的未来,引向自己人生的目标和意义。

基督徒能够看到的未来,是上帝所应许赐给我们的美好,是我们在信心中遇见的有山有谷、雨水滋润之地,“而他为我们所做的,远不止于带领我们穿越风暴”。

 

作者是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居北京。

刊于OC126期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