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从逃离,到牵挂/诺言

 

文/诺言

 

1

高中毕业前,我最大的愿望是考上一个离家远的大学,越远越好。当时我还不认识主,可是他仿佛听到了我内心的祈祷,使我飘洋过海来到地球的另一端。我打心底没有想到,自己年纪轻轻就圆了梦。还记得大一时,熟睡中在梦中笑出了声,把室友吓得不轻。

回家?开什么国际玩笑,能不回就不回。即便是春节,我也尽量把往返行程定在一周以内,最多10天,不能再多了。

其实,我不是个叛逆的孩子,是左邻右舍公认的乖乖女。不早恋,敬师长,勤学习,好读书。然而这只是表面上受环境压迫的顺从。骨子里,我是那种“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类型。比如我为什么不早恋,就是要把“不孝”发挥到极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家,对我来说是压抑的代名词。不能哭,不能笑,要做端庄淑女。成绩再怎么好都不够。在他们眼里,邻居家哥哥什么都比我好。我曾经被小姨骗,说我是领养的,我也信。无论我再怎么不情愿,父母总会用一句“都是为了你好”强制灌输他们的意念。我若稍有不逊,所有我曾犯过的错都会被细细数落一遍,让我很长时间无法再开口。

长期被亲人情绪勒索的结果就是,我对“家”变得很冷漠。家就是一个“necessary evil”(必要的恶),因为没有家,很多事情做不下去,但是有家又让我很痛苦。

这样的家,当然离得越远越好。

2

离家之后,身处他乡,我在大学里遇到一群热心真诚的人。熟悉后才知道他们是信教的。而当时我是“小粉红”,从心里鄙视宗教,把宗教与迷信和伪善等同。我非常有社会责任感,想帮助这些被“洗脑”的人,于是我开始科学严谨地研究他们到底信什么,好收集相关证据,帮助他们走出误区。

我经常跟着他们出入聚会,用最刁钻的问题使带领小组的弟兄难堪。后来我读到一本书,是个无神论新闻记者花费两年多时间,出入类似牛津哈佛这类最顶尖院校调查研究的结果。他的调查结果是,有大量的历史和科学证据,证明耶稣的存在、死亡和复活。

最无法反驳的证据之一,就是门徒的个性在短期内的巨大变化。耶稣死在十字架上的时候,12门徒中有10个都因害怕逃跑了(只剩下约翰一个,而门徒犹大在叛主后悔恨自杀)。在耶稣死亡后不久,10个胆小如鼠的门徒却突然变得胆大,到处公开传讲福音,甚至最后都勇敢殉道。

到底是什么让怯懦的人短时间内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只有一个解释,就是他们当时确实见到了复活的耶稣。最令我震撼的是耶稣在十字架上说过的一句话。当时,暴民在十字架底下一齐呼喊“把他钉十字架!”(参《马太福音》27:22-23)但是耶稣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加福音》23:34)

我佩服雷锋为了人民牺牲自己,我佩服董存瑞为了战友舍弃生命,但是我从来没有见过历史上有一个人,为自己的仇敌祈祷,而且还是对方正在行凶的时候。我立刻知道耶稣不是人,而是上帝。(当时我还不知道耶稣既是完全的人,又是完全的神的真理。)耶稣的德行和心胸太大,恐怕苍天也无法承载。他怎么可能仅仅是人?如果有人说“我是神”,那么正常情况只有三种可能。第一,他是疯子。耶稣不疯,而且大部分人赞叹他的智慧;第二,他是骗子。孔子有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耶稣没有理由在临死前说谎,而他到死都没有否认过,自己是神。那么只剩下第三种可能,他就是神。

于是,我的无神论,就在遇见耶稣的那一天,轰然倒塌。

3

虽然已经信了十几年,每次唱诗还是忍不住流泪,而后又充满喜乐。我不用在聚会里矜持,我可以自由地举手跳舞欢呼,也可以把头深埋在两膝间哭泣……

我成了上帝永不丢弃的孩子。我再也不用担心,自己不够好,或者犯错了会被抛弃。他也从来不会提醒我,我是个多么不配得恩典的人。他从来不强迫我完成他的旨意,没有喋喋不休的说教,只有温柔慈爱的等候。他一直在等我,等我认识他,等我长大,等我回家。旅美的十几年,我从未想家,过年的时候都未曾想过。因为我这个心灵漂泊的浪子,已经回家。“回家”之后,“乐不思蜀”的日子也到头了。

我开始担心父母拒绝救恩,我开始因为父亲心里的刚硬而大哭。以前最多一周一次给家里电话,现在至少每周两三次和家里联系。以前我会忌惮家人的指责控告,现在我可以微笑着坦然面对,因为被上帝称为义的人,有谁可以定罪?虽然我和家人的关系仍然起起伏伏,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把我和基督的爱隔绝。以前的我,只能通过逃避来解决关系中的刺;现在的我,用祈祷等候和原谅来面对亲情中不可避免的痛。

 

4

我成了抵着荆棘在黑暗中唱歌的金丝雀。

我在黑夜里歌唱他信实何等广大,我看不见破碎关系有可能转变,但我仍然相信他必带领我,而路就在脚下。

曾经,他如何等候我长大,我也要等候自己的父母愿意改变;他曾经如何温柔地对待我的悖逆,我也要用智慧温柔包容父母和我思想上的不同。出国之前,我从未听到父母说爱我。然而天父让我看到,我的父母不是不爱,只是不会表达爱。我开始每次通话都对父母说:“我爱你。”电话的另一头,开始是一片沉默和尴尬,直到慢慢的他们也会小声而迅速的偶尔回应我:“我也爱你”。

我对父母,也从表面的顺服转变成内心的顺服。从前的冷漠也慢慢变成了关心的牵挂……

 

《“家:从逃离,到牵挂/诺言”》 有 1 条评论

  1. […] 家:从逃离,到牵挂/诺言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