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妙的和谐解

圣经所宣告的,是上帝圣工时间中的物种起源;而人类的生物学,则是在被造世界中的研究。

 

 

 

文╱道初

 

 

 

 

生命及其所在的宇宙地球历史有多久?

生命一定来自智慧设计的创造吗?

这是基督教要回答现代科学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很重要的,也是当初进化论很快取代创造论地位的重要原因。

进化论要求漫长的时间来实现生物进化。在19世纪,已有人从地球冷却的角度估计,地球历史应在数千万年到近亿年之久。19世纪末,物理学发现了放射性元素,用于测地质年龄,证实地球历史超过亿年,满足进化的时间条件。20世纪科学的发展,进一步证实宇宙和地球历史悠久:宇宙约150亿年。地球从开始成形算起,约46亿年。虽然进化论本身待证实,却已有科学声誉了。

相比之下,基督教的创造论未能明确作答。在基督教神学内部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从第四世纪订历书时已开始,始终没有结论(见参考文献2)。直到今天,“年轻宇宙和地球论”仍是十分普遍。这样,创造论难以避免地被排斥在科学主流之外。

第二个问题则是进化论和创造论之争的焦点。

本文将从科学的角度,尝试回答这两个问题。

 

 

创世六日与科学亿年之争的和谐解──时间的创造

 

从圣经的基点来看,宇宙万有无一不是神造的,包括时间和空间。科学要弄清的是怎样创造的。

“创世”是浩大圣剧的第一幕,神并为此创立了从起初到末了的“圣工时序”,即圣经时间(the biblical time frame)──24小时一日,一直到最后的审判。

上帝用头六日创造了宇宙万有,此后是从亚当开始的人类社会历史,直到今日。注意,所谓的“创世”,是指在六日中从“无”到“有”,造出了宇宙世界的全部变动,这就包括了宇宙世界时间的变动!

科学测量时间,靠的是世界自身的(计时性)变动,例如光的传播,放射性蜕变量等。科学发现,从地球上来观测,宇宙中这些变动的累计总量,等于现在年变动量的百多亿倍。故宇宙历史是百多亿年,每日24小时。

由此看来,事情的真相就是上帝在六日中不仅造了宇宙,也同步造了它的时间。故世界看自己的钟,便是漫长的百多亿年宇宙史;创世六日,是神施行创世神迹的时间,也就是造世界时间的时间。每一方都是24小时一日(图一)。

但是在六日完成创世后,从第七日起,创世神迹停止。上帝也就不特别地加快宇宙的变迁了,这便是不再额外地为世界造时间。世界从此留在预定的圣工时流中。结果,世界时间和圣工时间,在第一个安息日重合──“二时归一”,直到今天。整个事情简明和谐,毫无矛盾。二者的差别不是别的,不过是证明神迹浩大──神在一瞬间做出自然界需长时间才能达到的变动。科学是从被造世界,按自己的钟,观察和记录了放慢了的创世神迹!因此,六日和百亿年可以是一样的真实!

这一结论受到圣经和科学双方的强烈支持:

  1. 圣经的宇宙观是多世界(heanvens《创世记》1:1),多时空性(skies)的。

在希伯来文旧约圣经中,是用raqiya一词定义空间──sky。raqiya基本意思是expanse,即膨胀和浩大。并且圣经中,多处用铺开(spread out),和伸张(stretch)来描述穹苍,强烈预示宇宙膨胀(Hubble’s Law),而且raqiya包括平面性展开(expansion of plate),这和银河等所有宇宙星系的平面性,以及星系在“暗能量”推动下的加速旋转扩张,可说是和谐一致的。

  1. 《创世记》对创世过程的叙述,呈显极强的双时性

“晚上,早上,这是第X日”,平行地共叙述六次。而且,无论在造日月(即世界钟)之前或后均如此,显明是上帝按自己定的圣工时间造世界,世界时间处在被造地位上。到第七日,创造完成,时间也不再区分。

  1. 圣经直接记载了上帝耶和华的造时神迹

a)约书亚向上帝求时间(《约书亚记》第10章)。约书亚看到日头当顶不落有一日之久!这显然是双时现象,是战区时间和太阳日时间对比。只有一个钟是不会知道太阳不落的。所以智慧的上帝加快战区时流,为其多造了一日。故在加快的时间中,看日头当顶不落!

这里要特别注意,在加快的时流中,所有过程同步加快,故身在其中者,并不感觉到自己的时日有何不同。只是在和此时流外的时钟(例如太阳运行时钟)相比时,才知道彼此相异──这相应于相对论中的“标准钟”概念,即虽然时流不同但钟一样,故在每一时流中,仍然使用自己的惯常时日。

b)以赛亚为西希家王求凭据(《列王纪下》第20章)。上帝加快了局部时间,故希西家的日晷影落后10度!

所以,创世包含了一个伟大的造时神迹。

  1. 科学是多维多重时空。从原理上强力支持创世六日属于宇宙真实慢时流(参考文献4-7)

a)由原始性光携带。例如在地球上观察到的、最遥远的宇宙起源时的光线,应当大体对应于“六日圣钟”。

b)极高能量、极微粒子携带。

c)宇宙“黑洞”范围时间滞缓。

d)浩大宇宙空间的广义“同时性”或“瞬时性(六日)”,转化出的大量(百亿年)时间等。

e)上述各效应的组合。

为便于理解“二时归一”的理论,可以类比为放一盘二小时故事的录像带。我们先用五分钟快放(“Forward”)一个半小时故事,然后转为正常速(“Play”)。在快放时,看录像的人,看到的是故事飞快地进行着。但是在录像带内的故事本身,一切仍然按自己的一个半小时进行。快放录像的五分钟,可以比喻为创世六日;故事内的一个半小时,则相应于被造世界内的亿年;而当快放转为正常速度时,二时合一,便对应于创世后的二时合一;并且不论快放慢放,就故事本身而言,不觉得有何不同。故事内和外面的钟,都恒是60秒/1分,60分/1小时,对应于创世时间和世界时间,双方都始终是一样的24小时/1日。

从中也可以看出,对科学的亿年,创造论比进化论有更深刻的逻辑接纳性!可见,信仰是科学的,但不唯科学。这样的和谐解可称为“时间创造论”(详细的论述可参考笔者的文章,参考文献13)。而科学规律作为上帝的创造,与圣经全然和谐,正印证着圣经上的话:“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马书》1:20)

 

 

创造论和生物科学的和谐解──生命的创造

 

若按上面的时间和谐解,创造论和生物科学的关系也是和谐的了:圣经所宣告的,是上帝圣工时间中的物种起源;而人类的生物学,则是在被造世界中的研究。于是,当圣经记载,生物和人在三天中被造好,在世界时间中,便对应了漫长的亿年生物学史。

 

 

生命的创造

 

圣经《创世记》第1-2章中,记载了生命的创造:

  1. 上帝用尘土造生命。
  2. 在第三、五和六日,分别造好植物,鱼类和鸟类,虫类,兽类。最后是人。
  3. 各从其类。

要特别注意:

a)圣经讲的生物是造“好”的生物(“神看着是好的”),并且是按上帝自己的标准,定“好”及其“合格”的时间。而且显然是指现代物种。因为神把造好的生物带到亚当面前,要他起名和管理。

圣经就这样从信仰真理的角度,把生命的源头宣告出来,而没有具体叙述上帝如何使土变为物种的,便已为人类生物学留下了巨大的知识空间。

b)圣经不排除由生命到生命的创造,如夏娃藉亚当而出。所以上帝是按他的智慧方式,在三日中,高效率地造好百万种现代生命在大地上。因此,创造的智慧,不仅会在每一生命中表达出来,也会在物种起源方式上表达出来。生物科学发现的任何物种起源情况,只要是真实的,统统不会与圣经违背。基督教欢迎所有真正的生物学成就,例如微进化。因微进化实际表达的是生命的耐性,表达了生命通过“变标不变本”的自我调整,在变化的环境中维持生存力。这是创造的智慧性,在每一种生命上的体现。

c)圣经告诉我们,神是灵,不得到特殊恩准,是肉眼不能看见的。所以即便当初和上帝在一起,面对生命的创造,人所能见到的,也都只能是物质的分子、原子“自动”组合成生命体,也就是纯物质性情景下的物种起源!愈是如此,人类就愈要小心,防止被自己的直观误导。

 

 

三论及关键

 

当前关于生命和物种起源,实际上有三论:进化论,神导进化论,以及创造论。

完全的进化论是唯物论的。认为宇宙万有都是物质的。物质的存在无始无终,科学律是物质本身具有的。对其而言,既然否定了任何超自然的因素存在,生命现象不过是物质的高级形态。本质上是、也只能是自然规律(Laws)和机会(Chance)相结合的产物。唯物论在现代科学发现的宇宙有始(Big Bang),及所谓的宇宙“暗能量”问题面前,遇到严重困难。特别是“暗能量”,目前发现它不和人类生存世界的物质发生直接作用,相当于传统的“无有”。但从宇宙膨胀来讲,其等效量约占宇宙总质能的70%。

达尔文在他的名著《物种起源》中,只提出了生物在自然环境选择下,逐渐由低级进化到高级,直到人类。在生命起源问题上,他后来一再强调他本人是不可知论者。到二十世纪,俄国生物学家奥巴林提出化学进化的假说。五十年代美国化学家米勒,完成了著名的气体放电人工合成氨基酸实验。进化论者开始明确提出,生命起源于无机物,形成彻底的唯物进化论体系──进化论由科学范畴侵入了哲学领域,却又完全被当作科学来看待。这是极不恰当的。

神导进化论在宇宙层次上是创造论,但在生物学上,认可进化方式。

完全的创造论则认为,不论宇宙或生物世界都是创造的,所以又称双重创造。

这三论中到底谁对呢?这就要客观地判定:生命和物种本质上,是由机会(C)和自然规律(L)决定的,还是由智慧设计(Intelligent Design,简称ID)决定的?因此,关键是在CL和ID上谁是谁非。如果生命是CL下的零概率事件,即生命在机会和自然规律下,不可能自然产生,即表明创造论胜,进化论败!

 

 

CL和ID

 

我们就来看看关键性的CL和ID的问题。焦点在零概率上。什么是零概率事件呢?让我们回到概率概念的出发点──抛骰子(dice)游戏(图二):

向一平台面上抛掷一个六面刚性正方骰子。当我们抛掷它极多次后,是不是这骰子的每一种状态,都会出现在平台上?有没有永远无法出现的状态?

只要细心地观察,我们会立刻发现,零概率事件是存在的,而且共有二十类之多(图三),是无论抛掷骰子多少次,也无法实现的,那就是八个顶角点加12条棱边。

即每个骰子实际含有26类不同的状态:六个面、八个顶角点及12条棱边,其中只有六个面是可实现的。其余在游戏环境中不能实现,因实现起来无限难,原因是:1. 支面太小。骰子的重心无法在游戏环境中稳定站立。2. 要使重心站定,必须要进行无限有序的重力平衡控制使其不倒。这是抛掷游戏的本性和环境不具备的。

以角顶立定为例(图四),要使骰子立定在一顶角上,需要使骰子的重心垂线恰巧通过这顶点。这类似抛掷一颗“大头针”,碰巧落在刚性台面上自己站定。这是非稳定的点平衡。在实际环境中不能实现。即便万一大头针碰巧垂直落下,环境中任何不可避免的微振动,都会使重心偏离支点而倒下。

要想稳定地使针立起,必须平衡掉大头针受到的数目无限的空间倾角上的地球引力(图四)。这是无限有序和精细的过程,单靠抛掷不能企及。因此,这就是一个零概率事件。

如果“CL规则”(即机会加自然规律)下的零概率事件,竟在某一种行为的推动下,可靠地实现了,那么,这一种行为就是ID的,即是“智慧设计行为”(图五,及参考文献3)。其本质是无限有序的作为,不能由CL达到。而ID行为的执行系统本身,也必具有对应的无限有序(或无限精细)性,否则不能执行无限有序。故其本身也是零概率的实现,或称ID事件。

就如抛掷大头针,如果能站立在刚性台面上,必是有一只手,或一个其他的被操控的力量扶助了它。扶助就是ID行为。人执行扶助,人本身必是相应CL领域的ID事件。

上述论证可以推广到普遍情况。可以证明生物和人的行为普遍是ID的。故生物都是普遍性ID系统。这尤其可从生物的繁殖行为中证明。让我们以细菌为例证明。

细菌是单细胞生命,靠自我复制(“自复制”)繁衍。细菌含有DNA和RNA,催化酵素(enzyme)等等其它成分,其生命信息的核心是DNA分子。DNA是双链螺旋结构,每条链是由四种核甘酸(A,C,G和T),分别和醣分子结合而成“单元”的串联长带。细菌的DNA有几百万“单元”以上(高等生物“单元”数达几千万、几十亿)。而且四种核甘酸在带内的排列方式不是任意的,而是特定的序列,携带着生命的遗传和制造所有生命体蛋白质的信息指令码,或称为“生命语言(the language of life)”。

细菌复制时,DNA分子的双带会分离,各自成为一条“基版”。在聚合催化酵素的作用下,每条“基板”上,都会复制出一条新带,最终形成一条和原来的母链一样的新的双链。结果是,原来的一条链,变成了两条和自己一样的链。细菌便变成两个。

如果DNA双带只在局部几百个单元区间上打开,在特定催化酵素的帮助下,在该区间内复制出所谓信使核糖核酸(mRNA)链,导致产生特定蛋白质分子(由大约20种,共约几百个氨基酸分子组成),形成细菌(或细胞)的躯体。

细菌的蛋白质达数千种以上(高等生物则达数万种以上)。每一种都精确成型为独特的立体图案,构成整体的一部分。在良好和稳定的条件下,复制是完美的。如果复制错误,产生错误图案的蛋白质分子,则导致疾病或畸形。一切是自动完成,配合得“天衣无缝”的!这是精密的“纳米自动生产线”,“智慧设计”特征已呼之欲出!

靠自然界的物理、化学随机过程产生DNA的概率(PD)非常小。如在DNA的单元基础上计算,PD=(1/4)N=10- 0.6N。N是DNA所含的单元数目。这是因为每一单元的概率对应于四种核甘酸中取一,即1/4。而DNA(即N个单元并存)的概率为N个单元概率之积。如用N=2×106估计细菌情况,则PD = 10- 1,200,000 。是一个在宇宙中小得无意义的数字!而产生一个菌体的概率,比这还要小。因为除DNA外,细菌还包含其它成分。

更重要的是,这可能还只是一个死菌DNA。活菌的概率比死的还小无数倍呢!原因在活菌恒产生自复制,产生一大堆细菌。按CL来讲,相当于一条不断变长的超级DNA链。其出现难度成比例地加大。或者说,其概率成比例地减小,即上面小数的不断连乘(PD X PD X……  )!所以细菌是ID的。

实际在理论上可以证明,概率是零时,才有自复制出现(参考3)。所以,对物理和化学反应来说,细菌是无限有序而根本不能企及的。并且,只要是无限有序的,便恒离不开无限 。因无限永不能藉有限达到。所以,细菌的起源是ID的!

注意,细菌是低级生命形式。于所有比细菌高级的生命,自然便都是零概率性的了。因越高级越难产生。所以,生物世界是ID事件,单靠自然不能成就。还要注意,自复制要求同样的细菌。即在稳定、合宜的环境中,各代细菌一样。这是事实,即圣经讲的“各从其类”。这一宣告不可避免地进入科学计算的核心,决定着生命的零概率性,是创造论的一个基本胜利!

 

 

结束语 

 

宇宙既年轻又古老,这是从创造神迹的多时性来看的。若以单时观来对待,便自相矛盾起来。一旦分清,困惑即解。并且,生命起源于“智慧设计(ID)”的创造。生命与环境的关系,并非如进化论所说的,是环境的选择造成生命与进化。

而所谓生命的计划进化,实际上是生命对变化的环境(包括体内外),采取“ID对策”!

可见,上帝的智慧创造,正如圣经《诗篇》19篇中歌唱的:“诸天述说上帝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这日到那日发出言语,这夜到那夜传出知识”,是宇宙中,天上地下奥秘、最美妙和谐的真理之解!

而一个和谐、接纳漫长世界历史和真正生物科学成就的创造论,将是这场创造和进化历史性大辩论的最后胜利者。神导进化论将自然归回它。

值圣诞来临之际,谨以此文送给追求真理的人们。

(关于详细的零概率统计学以及ID与生命的展开讨论,超出本文范畴,请见参考文献3)

 

参考文献著作

  1. Charles Darwin, “The Origin of Species”, Signet Classic. 2003, USA.

2.“Report of the Creation Study Committee”, 2000, Presbyterian C. USA.

  1. D. C. Ruan(道初),“0 Probability Event, ID and Life.”(to be published)
  2. Eg. Robert P. Kirshner, “The Extravagant Universe”, Princeton Univ. Press, 2004.

“The Cambridge Guide to Solar System, Cambridge Univ., UK., 2003

  1. Albert Einstein, “Relativity, The Special and General Theory”, Methuen & Co Ltd; New York; Henry Holt, 1920; New York, Bartleby.com, 2002.
  2. Fred Adams & Greg Laughlin, “The Five Ages of The Universe”, Toughstone, 2000.
  3. Freeman, “…to measure Hubble’s constant”, Astrophy. J., Vol 553, 47, 2001.
  4. Gerald Schroeder, “The Science of God”, www.GeraldShroeder.com
  5. Raven & Johnson,“Underst. Biology”, Times Mirror/Mosby Col. Pub. 1988, USA.
  6. Michael J. Behe, “Darwin’s Black Box”, Free Press, 1996, USA.
  7. William A. Dembski, “Design Inference”, Cambridge Univ. Press, 2000, UK.
  8. Phillip E. Johnson, “Darwin on Trial”, Inter Varsity Press., 1993, USA.
  9. 道初,《生命季刊》 No. 5,2003;No. 6,2004,USA。

 

作者为物理学教授。从事量子物理和相对论等方面工作。来自中国大陆,曾在加拿大和美国做研究和工作。已退休。现住美国加州。

编者按:作者曾就此文内容,在各地演讲,包括纽泽西州若歌教会主办的第12届美东“生之追寻”福音营,获得极大反响及专业上的好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