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3年下半年,我们邀请美国三一神学院的新约博士欧雨虹老师,在Zoom上举办了5堂“耶稣的情感学”系列课程,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基督徒参加了此次课程,大家反响热烈,以下节选部分学员的心得体会;也期待您的代祷、参与和支持,使这个新的尝试能持续进行。
@夏蔚
我收看了耶稣的情感学讲座,认为这是我们非常缺乏的情感教育。在基督徒身心灵的成长中,情感上的引导不可或缺。神有情绪,耶稣有情感,圣经人物的感情流露比比皆是,诗篇中更是充满诗人的感情。作为基督徒,对自己的情感认知和培养是伴随着属灵进程而逐渐成熟的。属灵人不仅仅要投身于神伟大的教义,如饥似渴地吸收真理的浇灌,而且还要懂得在情感上如何操练,圣化自己的情绪。以往对如何控制情绪这类的话题比较多见,但对于察觉认知情绪并如何操练比较少,检测自己的情感就更少见了。在回顾总结神的恩典带领之时,梳理情绪是一门必要功课。在讲座中,同样的经文,从耶稣的情感角度来研读,得益良多。
@ Pochia
这几次的操练虽然简短,却非常具体,帮助我能很实际地将所学应用在日常处境。总体来说,这个操练帮助我不害怕面对自己的情绪,也更能理解如何从神的眼光来看自己的情绪,并且可以想象以后能如何跟自己(目前才九个月大)的儿子沟通、传递信仰。
这个课程真是太好了,非常希望这一系列课程可以出版成书,无论是学术著作还是给教会小组的小册子。我很希望能把这一系列课程在教会分享,因为看到极大的需要。我自己从Regent毕业,MA主修的是旧约研究,但耶稣/神的感情这个面向一直没有正式接触过,因此如果有参考资料,会有很大的帮助。但因为这是个相对比较长远的计划,短期的话希望可以再次分享课程影片。
@张赞美
在学习《耶稣的情感学》这门课程之前,我知道耶稣是神,也是人,他有人性和血肉之躯。他同样也会恐惧、哀伤和愤怒,总之,在凡事上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
但是,我发现耶稣离我还是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多年来,我只是把他放在了头脑当中,并没有敞开心门,邀请他住到我的最里面。当我跟着老师、同伴们一起完成了5周课程的学习之后,我才亲身品尝到那种“心欢喜,灵快乐”到底是怎样一种甘美滋味!
第一课是“喜乐”。讲员欧雨虹老师用日常浅显的对比,讲述婴儿会寻找妈妈的脸,从妈妈脸上感受喜悦,与妈妈建立安全的依附关系,以及神要我们寻求他的面,感受他对我们的喜悦,与他建立安全的依附关系。这样形象生动的类比让我觉得通俗易懂!
第2课“哀伤”和第3课的“忧虑/恐惧”,颠覆了我的一个固有观念:一直以来,我认为忧虑和哀伤都是很消极、负面的情绪,在生活中尽量回避它们,甚至会视之为洪水猛兽。而这门课却让我了解到:忧虑和害怕的益处是,让我们能够察觉到危害,从而评估值不值得,并且做出符合我们价值的选择。特别是有一句话让我倍感惊讶,“喝下罪的恶果虽然痛苦,但耶稣认为值得。”这些观点先是令我震撼、质疑:真的值得吗?随后安静下来慢慢默想,其实,透过自己和身边人的经历,不难知道,耶稣真是洞察人心的主啊。很多人认为自己受洗了、也常聚会,按时奉献,就轻看那些遭遇各种患难的群体,认为他们罪有应得,或漠然视之。其实耶稣来就是要召罪人,那些喝下罪的恶果的人,如果忧伤痛悔,痛定思痛,迷途知返,悔改归正,却能使灵魂得救而成为真正蒙福的人。虽然经历诸多苦痛,但在主里面也是“物超所值”。反之,那些自以为义的形式主义者,却真的要小心了(此处我也是在自我提醒)。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哀伤和忧虑并不是什么坏的情绪。
学习第4课“愤怒”时,我对主编毛乐祈的分享印象极其深刻。因为他学习后,马上就在生活中应用起来,说“现炒现卖”也好,“活学活用”也罢,反正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
最后一课是“羞耻/羞愧”,同样让我收获满满,开始懂得这种之前不被看好的情绪之妙用。同时,让我们知道界限在哪里,也就是说,知道什么行为符合或不符合期待。同时,羞耻还可以塑造群体,使人符合群体价值观,最终目标是个人与群体,均反映出神的形象,活出与神儿女宝贵身份相称的生命。
@陈晶
最触动我的课程是:羞愧。
我很喜欢Cindy老师的声音,会让我的情绪和心情安静下来,可以很想聚精会神地聆听耶稣的声音。听Cindy老师的情感学讲座非常有得着,我很希望可以继续在这个课程中学习,因为我认为可以更多地在实践中有所延展。
@Ann Chu
最触动我的课程是:愤怒。
可能是过去的教会背景,不太习惯默想。很难进入Cindy说的想象情境,大部分的时候好像作为第三者在旁观察,比较无法体会置身其中“我”的感觉。
整体的收获还是很大的。一般教会对偏负面的情绪/情感比较不接受,甚至扣上不属灵、犯罪的帽子,也缺乏这方面的教导。其实情绪/情感的产生是有原因的,有时能带来保护、导正或是公义的行动。正确的梳理情绪/情感也能在灵性上更健康。这个课程有“排毒”的功效。
@陈奇
最触动我的课程是:羞愧。
觉得操练的部分是我最喜欢的,准备在平常的日子经常操练。比如对于羞耻,我自己也在用一些社会统一的标准来给自己贴标签,比如不结婚就很失败、长不大、很幼稚,当老师引导我去看这些的时候,我意识到这些并不是什么羞耻的事;自己也做过一些真的是羞愧的事,当被别人以恩典对待时,从心里是感激和愿意改过而不是逃避。
情绪没有绝对的好或不好,之前是将愤怒归为不好的,但是愤怒也有好的一面。
@许士茵
最触动我的课程是:愤怒。
透过想象具体情境,结合对神情绪属性、神的心意的理解(透过圣经),使我较能用新的观点来建立不同于过往的思维。
透过老师的视角而来的神观对我有启发性。希望老师能开读经班,帮助我重塑对信仰的观点。谢谢主办单位,是个很有原创性的情绪讲座。
发表回复